【記者陳玲芳綜合報導】外媒報導,台灣政府與美國史丹福醫學院將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證實確有此事,這項計畫的目標是要探討互信的兩國之間,若旅客出境前實施檢疫措施,入境後隔離檢疫時間能否從現行十四天縮短。
昨日無新增新冠病毒確診案例,國內連續第十一天宣布「零確診」。台灣新冠病毒案例累計至今總共四百四十例、七人死亡,已經超過一周沒有新增案例、超過一個月沒有本土新增案例。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公衛專提出此雙邊計畫,並希望六月開始進行。預計分為兩組,一組人出發前要在機場附近的旅館採檢並檢疫兩天,確定陰性者共乘班機來台,入境後居家檢疫十四天期間,也要接受定期做篩檢。另一組則沒有出境前的檢疫,只有入境後的居家檢疫。
張上淳提到,萬一病毒將長久持續存在世界各國,每個國家都檢疫十四天對國際交流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需要探討檢疫天數變通和修正的可能性。陳時中表示,目前台灣只允許特殊情況外籍人士入境,入境後也要求居家檢疫十四天。不過未來勢必要有某種程度的開放,「當然希望時間可以縮短」,但還需要有科學實證作為依據。此研究對國際邊境解封交流有幫助,「如果能夠成為一個操作指引,也是台灣模式成就的一環」。
史丹福醫學院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說,此計畫目標,就是要找出最短最安全的隔離時間,如此一來,短暫入境的商務人士可以盡早解除兩周隔離時間。
另隨著各國疫情逐漸趨緩,跨國邊境解封成為熱議話題,包括紐澳等國提出「亞太隔離圈」、「旅遊泡泡」等概念。陳時中表示,確實已有很多國家向台灣招手。外交部和外館都有在談,但就目前所蒐集到的資料,還是認為相關國家的疫情還是稍微嚴重了一些,比較不放心。目前台灣不會主動與外國接洽此事,預計還是先考慮開放短期商務需求,至於旅遊或擴大開放,則需要更多科學證據再進行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