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藍采妮吉隆坡報導】「星雲大師佛曲徵曲」活動,在馬來西亞獲得入圍有陳偉漢的「菩提樹」與陳惟義的「殘缺也是美」。陳偉漢因適逢學院考試,無法赴台參賽,讓他感到遺憾,得知十七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參賽獲得第三名後,感到非常的高興,他十分感謝主辦單位給他這個榮耀。
陳偉漢現年十九歲,目前還在大學讀書,七歲即開始學習鋼琴,十三歲起學習小提琴及吉他,少年便開始嘗試創作,此次是在堂哥陳惟義的鼓勵下,以一首「菩提樹」參加徵曲活動獲入圍。
記得報名參加「星雲大師佛曲徵曲」活動後,陳偉漢即在詞庫中找到這首「菩提樹」,覺得它的詩詞意境非常的優美,詞中生動的描述佛陀尋道的決心,讀著讀著自己彷彿回到佛陀時代,當年菩提樹下,佛陀一心修習禪定,以求悟得真理的畫面清清楚楚的映現在腦海中,陳偉漢懷抱著滿心的法喜,很快的就譜好了這首歌。
為力求讓聽眾有回到古印度的感覺,陳偉漢在編曲方面,不但刻意營造出印度風味的曲風,還特別添置了印度鼓、北傳佛教的木魚聲、中國的二胡,在整體的樂風上,呈現出一種文化交流的曲風,讓人聽後打從內心感到歡喜。
陳惟義現年廿七歲,是音樂學院的負責人,少年時期,便常在家人的鼓勵下,參加多次的佛曲演唱比賽,當時曾唱過星雲大師早期的作品,如「祈求」、「西方」等歌曲,中學時代,他一度專心於鋼琴、小提琴的技巧造詣。
他曾到英國主修商業管理、副修音樂,回來後和四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組成一支流行樂隊(Velcro),創作了無數動聽的歌曲,在北馬區一帶廣為人知。一九九九年更奪得Yamaha馬來西亞全國最佳樂隊獎,他個人同時也榮獲「最佳主音歌手獎」。
今年,他從詞庫中,讀到星雲大師所寫「殘缺也是美」的詩詞,深受感動,詞中傳播淨化社會的善美訊息,為殘障朋友的處境寫出了一分美,一分珍貴的自重感,陳惟義逐決定為這首美麗的詞譜上曲。在創作的當下,他以西方曲風為主軸,營造一分充滿希望、嘹亮而光明的意境。在編曲方面,更是下了無數的心血。
日前到台灣參加世界決賽,他親自帶領十三位音樂班底,如大提琴等。在這之前,更是每周細心練習數個小時以上,期望以最好的旋律,最佳的素質,和世界各國的代表做一場「優美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