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沙烏地阿拉伯承諾六月進一步減產,以改善全球原油受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供應過剩的情況,國際油價十二日上揚。不過,沙烏地阿拉伯財政陷入立即崩潰的危機,與其歸咎於新冠病毒疫情或油價崩盤,不如說是治國無方所導致。沙烏地經濟崩盤恐將引發國內政治效應,餘波將迅速震撼中東和北非。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加上油價崩盤,沙烏地在雙重夾擊下決定自六月起停發約一百五十萬公務員每月約合二百六十七美元(約新台幣八千元)的生活津貼、七月起將增值稅率從百分之五提高為百分之十五,新措施是否足以彌補短收的歲入仍在未定之天。
逾六成歲入仰賴售油
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於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那一波油價大跌之後推動經濟轉型大計,諸如娛樂等新興產業開始萌芽、減免非石油收入的稅費,改革已略有起色,不過經濟仍得靠原油來支撐。今年逾六成歲入仰賴售油,油價崩盤導致許多政府收入無以為繼,相關計畫和投資陷入窘境。
經濟多元化的計畫高度仰賴民間消費,但是逾四十二點六萬沙烏地人投入的零售業已因防疫措施而停擺。王國去年九月開始核發觀光簽證,巴望二○二○年有數十萬外國觀光客到訪,眼看也將落空。
相較於其他中東國家,沙烏地對新冠病毒反應更迅速,二月底暫停副朝,三月中旬只有不到一百起確診病例時就祭出停飛國際航班、海外歸國者公費到旅館進行隔離等斷然措施。穆斯林的朝覲季始於伊斯蘭教曆的十月一日,為期七十天,教曆十二月為正式朝覲月,日期定在當月八日至十二日,稱為「大朝」或「正朝」,其他時間的朝覲就是「小朝」或「副朝」。
擁有約三千四百萬人口的沙烏地,目前通報四萬一千零一十四起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二百五十五起死亡病例,感染率在中東國家相對較低。但是防疫措施也導致規模七千七百九十億美元的經濟多所停擺,以致於無法像其他波斯灣國家一樣,靠財政刺激手段來緩和疫情衝擊。
去年經濟成長率僅0.3%
沙烏地經濟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在苦撐,二○一九年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零點三。停發生活津貼和調高增值稅率兩項措施,只是政府為了增加收入而孤注一擲,「痛苦撙節」恐怕只是開端,政府接下來可能還得大砍公部門職缺,而且如果不對公務員減薪,不無發不出薪水可能。
此一危機可能引發政治效應。倫敦政經學院(LSE)中東研究所客座教授拉希德指出,據信沙烏地的社會契約建立在「討價還價」的基礎上。
她說:「由政府提供諸如公部門職缺、教育、住房、醫療等包羅萬象服務,換取民眾對領導階層效忠,並且接受自己在政治上遭到徹底邊緣化、剝奪公民權,甚至以安全和富裕之名而遭到壓迫。」拉希德認為,穆罕默德.沙爾曼治國無方,揮霍財富追尋中看不中用的計畫,使經濟陷入泥淖、民眾生活水準降低,現在又要增稅、停津貼,民眾生活再受衝擊的結果恐將引發社會動盪。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埃及、蘇丹、突尼西亞、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的數百萬勞工和專業人員在沙烏地討生活,他們的匯款支撐母國經濟成長。作為中東和北非地區經濟火車頭的沙烏地經濟一旦崩盤,這些國家將會迅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