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菩薩雲水僧

 |2003.08.18
270觀看次
字級

編按:「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這句話,如何在星雲大師與吳伯雄先生的一場對話中,透過一尊觀音與一隻鴿子傳達這份菩薩的偉大信念?高希均教授為何將星雲大師視為「台灣社會的另一個奇蹟」?星雲大師如何在三萬六千呎高空感化趙茶房成了普光居士?
  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在佛教歷史上的偉大貢獻者;一位積極入世、弘法利生的人間佛教推動者──星雲大師,於弘法五十年後的今天,應信眾要求出版了《雲水三千》,內容記載半世紀的行佛事蹟。配合「星雲大師弘法五十年紀念影像特展」,本刊將系列刊登吳伯雄、高希均、趙寧、費文、林谷芳、鄭石岩、趙麗雲、簡志忠等人的推薦文,以饗讀者。

星雲大師曾轉述一則故事給我聽,著實令我感動:
  城郊有座私人花園,亭台樓閣,鳥語花香。主人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用寶石、珍珠等七寶,塑了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供奉,莊嚴無比。
天色已晚,有一隻賽鴿飛得疲倦了,停在菩薩的腳下,準備休息一晚隔天飛回去奪冠。
睡到半夜,一個東西掉下來,硬硬涼涼的。鴿子想:「下雨了嗎?」一看,不是雨水,而是一顆寶石。牠想:「這一定是觀音菩薩慈悲,要我代他送給貧苦的人。」鴿子銜起寶石,投進一戶清寒人家。牠覺得應該跟菩薩有所交待,於是飛回了菩薩的腳下。
不久又掉下來一顆珍珠,想到這是觀音菩薩救度眾生的願心,鴿子沒有猶豫,振起翅膀,銜了珍珠繼續飛出去。「我還是要回到菩薩那裡,表示對這樁任務負責。」鴿子又回到菩薩的座下。
第二天清早,賽鴿鼓著飽滿的翅膀準備上路。才要離開,觀音菩薩的身上又落下一顆珍珠。鴿子停了下來,心裡想:「一定是菩薩的信任,知道我可以達成任務,所以把送珍珠的事託付給我。啊!和菩薩度眾的慈心悲願比起來,功名獎項又算得了什麼呢?我不回去了!」
就這樣,菩薩掉下一顆珍珠寶石,鴿子就銜起一顆珍珠寶石。從黑夜到白晝,從夏天到冬天,此一來彼一往,到最後,觀音菩薩翠玉做的眼珠子都掉了下來,成了一尊瞎眼的塑像。
冬去春來,主人來到觀世音菩薩像前:「哎呀!怎麼變得這麼醜,我得把它整理整理。」他一彎身想要拆除,卻在菩薩的腳下,看到一隻枯瘦僵硬的鴿子。他絲毫沒有考慮,拿起來便往旁邊的草叢一丟,走了!
故事說到這裡,大師停了一會兒,然後悠悠的說:
「觀音是菩薩,鴿子也是菩薩,菩薩就是這樣無怨無悔、義無反顧,沒有人知道他做什麼!」
當我還在罣念鴿子的結局時,大師對於「菩薩精神」的詮釋,確實令我意外,也令我感動。
星雲大師弘法整整半世紀了,我個人也敬仰大師弘法數十年。不管是二十多歲時,騎著腳踏車深入到窮鄉僻壤布教,或是到現在運用最新的科技電視、報紙、網路弘法,大師的精神,五十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大師一直致力於佛教的生活化、大眾化、普遍化、現代化,他說:「凡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就是人間佛教。」尤其要把深奧的佛法讓大家都能聽得懂、做得到、能接受,才能讓人受用。他並且提倡正信的重要,就像佛指舍利來到台灣,八百萬名信眾虔誠禮敬,大師強調我們應該以真誠的心來檢驗自己是否與佛心相應,更勝於只是向佛祈求感應、祈求賜福。
當我們憂心國家道德向下沉淪,社會人心衰落,幾十年來,大師秉持「有佛法就有辦法」的卓絕精神和毅力,一步一腳印,不斷地辛勤耕耘,努力弘法,只為人心注入一股向上提昇的清流。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教育、文化、藝術、慈善、共修方面,大師弘揚佛法的慈悲智慧,實踐教義的事蹟成效,有著不可抹滅的重大貢獻。在他,已經不是個人,而是社會道德、人類善美的表徵,到全世界走一遭,我們就知道,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理念,不僅突破了國界,突破了種族,而且在歷史上留下新的一頁。可以說「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他做到了「行佛」的境界。
大師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什麼都沒有,就像觀音菩薩,像鴿子一樣,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無論什麼東西都會成、住、壞、空,無相無住;但現在是有相的,所以要努力實踐菩薩道的理念。」
我想起佛陀說過,他一生說法,未曾說過一個字;禪宗不立文字,祖師們的語錄卻是最多,並且發人深省。雖然大師也曾說自己是「處處無蹤跡」,然而,在這個有形有相的世間,我們仍期盼,透過大師的弘法歷程,為眾生留下信心,為佛教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功德,為人間留下美好。
因此,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起編輯《雲水三千》,並邀我作序。我欣然為之。  ?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