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憶往】 懷念剃頭師傅

文/王清厚 |2020.05.11
946觀看次
字級

文/王清厚

半躺在洗頭檯前,水龍頭的水陣陣流過頭皮,沖、抓、洗反覆幾次,癢處全消,再挖挖耳屎、刮刮鬍鬚,即面目一新。現代理髮,可算是一種享受。

但是每次理髮,總會讓我想起五、六十年前的貧困年代。鄉間小鎮,常可見剃頭師傅騎著腳踏車穿梭大街小巷,後座捆綁著木盒子,裡面放些剃頭的工具,到府幫小孩子剃頭,算是一種接地氣的便民行業。

「剃頭仔來了喔!剃頭仔來了喔!」每隔一、二個月,當剃頭師傅的吆喝聲遠遠傳來,算準了時間,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就會紛紛搬張椅子出來,坐在門埕前給師傅剃頭。

只見師傅熟稔地拿起鋒利的剃刀,雙眼凝視頭頂,刀片俐落滑過頭皮,毛髮隨風散落滿地;若頭稍有晃動,師傅手上的刀片立即停住,從未見破皮流血過。不多久,頭頂光溜溜,留下滿地髮絲隨風飄揚。不洗頭,也不修面、挖耳屎,給個三、五塊錢,師傅跨上腳踏車說聲謝謝,吆喝聲沿著巷子響起,揚長而去。

剃光頭在那年代是多數孩子唯一的髮型,頭上無毛方便清理,家長省時也省錢;剃頭師傅到府服務,省下店租、水電及裝潢,靠著一技之長走遍大街小巷,一舉數得。甚至上初中後,學校強制規定男同學頭髮一律得剃光,女同學頭髮剪短至耳根,那些年蔚為風氣,大家也都習以為常。

如今步入老年,粗黑髮毛掉光,只剩頂上絲絲白髮。三千煩腦絲由粗變細、由多變少、由黑變白,煩惱彷彿也愈來愈少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