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畫 看古人避暑小確幸 |2020.05.10 語音朗讀 28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宋•佚名〈槐蔭消夏圖〉。圖/取自網路 文╱小編整理上周一過立夏即連日高溫,在鄉村待過的都知道,能夠在大樹底下乘涼,是幸福的事,而在古代是沒有空調的,帶你看看在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的古代,古人如何避暑休閒的生活方式。古人要避暑得先找一棵大樹,尤其是槐樹枝葉茂密,綠蔭如蓋,特別適作庭蔭樹,不過,在城市裡要找一棵能乘涼的大樹是很難的了。圖說:宋•蘇漢臣〈荷塘消夏圖〉「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古人的畫作中,可以了解,他們如何在夏日中有清涼小確幸。在劉貫道的〈消夏圖〉,畫的是一個種植著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園,其左邊橫置一榻,一人赤足臥於榻上納涼。榻之側有一方桌,桌子與榻相接處斜置一樂器。榻的後邊有一大屏風,屏風中畫一老者坐於榻上,一小童侍立於側,另有兩人在對面的桌旁似在煮茶。屏風之中又畫一山水屏風。這種畫中有畫的「重屏」樣式,是五代以來畫家喜歡採用的表現手法,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圖說:元•劉貫道〈消夏圖〉另幅〈荷亭消夏圖〉中,古人女子消暑,半臥於榻上,一柄扇在手,賞窗外蓮葉何田田,魚鴨戲水間。美人消夏,衣襟半露不露,確實很有意境的。圖說:明•尤求〈荷亭消夏圖〉古人的生活節奏較慢,天熱就看雲卷雲舒,享享天倫之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文徵明的〈納涼圖〉,頗有高士隱逸山間的味道,聽泉間流水,心靜自然涼,山居愜意生活,盡在詩裡。圖說:明•文徵明〈納涼圖〉可能有很多人都曾想過到深山裡,待一段日子,希望能把所有煩心事都丟到後面,不過想想總歸還是要出來的,出來還得面對,躲是躲不過去的。在〈涼亭消夏圖〉的畫中,淡寂舒朗,天邊大雁飛過,近處樹下涼亭內,兩人許是把酒言歡,或是談天說地,感覺尤其愜意。一幅幅「消夏圖」,在炎炎夏日中,吹進習習涼風。圖說:元• 倪瓚〈涼亭消夏圖〉圖說:清•金廷標〈蓮塘納涼圖〉圖說:宋•佚名〈草堂消夏〉圖說:清•石濤〈江村消夏圖〉 前一篇文章 梅雨終於來了 明全台有雨 下一篇文章 今高溫略降有局部短暫雨 有低壓雲系可能成颱風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8【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09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