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家書抵萬金:王若嫻的作文課為親子關係加溫

文╱須文蔚 |2020.05.07
2173觀看次
字級

文╱須文蔚

王若嫻剛到環球技術學院時,總覺得學生都很活潑、創新與充滿點子,下課時熱鬧滾滾;但上起國文課,無論她如何的用力、再用力,都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學校規定的教材難度稍高,記得有次上到《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她耐心剖析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等等的差異,台下設計科的同學幾乎睡倒一片,只有前面那幾排的眼睛是亮著。

第一堂下課鐘聲一響,王若嫻輕輕嘆一口氣,走出教室。

前排一個學生追出來說:「王老師,我們剛才都沒有睡覺,是顧慮老師您的面子才撐著,我們現在下課先睡一下!」

王若嫻一時不知如何反應,只聽到學生很有情有義地接著說:「老師放心,待會繼續撐,妳的課就靠我們這幾個!」

王若嫻知道,上課的熱情不能由幾個同學來撐場面,她必須思索課程的設計與創新,以不一樣的方式來教中文鑑賞應用。她從自身文字學的專長出發,發想出一個學生無法上網搜索、剪貼與複製的作業──「我的名字真善美」:讓學生翻找字典,追索自己的名字背後的意涵、典故與父母的期待。

自古以來,人們起名取字時一直重視意義,所謂「名之與字,義相比附」,更多父母親為孩子取名字時,深深埋藏著期許跟苦心。王若嫻在課堂對學生說:「你們的名字三個字中,去掉姓就只有兩個字,甚至一個字,就是父母送給你一生最大的祝福,也是最迷人的生命密碼。」要解開這個密碼,王若嫻要求同學上網去查教育部的重編國語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去探索更精確與原始的意義。同時,學生還必須訪問父母,記錄下採訪的時間、地點與答案,記得一定要詢問:當初取這樣的名字有什麼期望與祝福?

學生普遍反應,從小到大都不知道教育部編了個免費的線上字典,打開手機,就能查找,非常方便。絕大多數同學都是第一次採訪父母,家長也很驚訝於如此溫暖的作業,也都認真參與和回應。有趣的是,縱使是一些常見名字,王若嫻也會特別與全班同學分享箇中優美與深層的意涵,特別是訪問父母以後,就會更發現名字中的真善美,也更因此建立起自信心。

下一個作業,王若嫻請學生寫一封簡短的家書,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回饋父母親賜給他們美好的名字。王若嫻擔心學生天馬行空,就先給了範例,讓學生依循三大方向:首先,表達對父母的感恩;然後談在大學裡的學習狀況; 最後一定要告訴父母,自己對未來的期許與抱負。

這個看似簡單的作業,對老師而言卻是甜蜜的負擔。學生都是數位時代的原住民,不熟悉書信的格式,也很少人正式地寫過信封。加上用手寫五百字,老師要負擔沉重的校對工作,改錯字,甚至幫完全沒有標點的文章,梳理開來,維持孩子們的原意,再讓學生重新謄寫在稿紙上,學會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後定稿裝入直式信封交給老師,裡面還要附上回郵的橫式信封,由老師一一幫忙寄出,期待學生的家長能夠回信。

一封封家書寄出,兩三天之後,王若嫻就開始接到家長打來的,甚至有半夜的來電。畢竟有些家長受限於成長環境的貧困,過去沒有機會讀大學,當孩子能上大學,家長本就引以為傲,當讀到孩子的來信,常常也是孩子的第一封來信,談學習的近況,談遠大的抱負,實在太感動了。王若嫻說:「有些家長邊哭邊說,讓我沒有辦法接話;有些父母文筆非常好,回信就寫得滿滿的,還發動其他家人一起寫。」她把所有的回信整理好,上課時再讓孩子閱讀,感受來自家庭中滿滿的溫情。

有一個學生從小父母離異,到了十九歲時幾乎忘了母親的容貌,他上課時,不肯交作業。經過討論後,他改變了主意,決定去尋找親生母親。於是,他先向父親打聽,幾度遊說後,父親勉強給了地址,透過一封家書,住在台北的他聯繫上母親,兩人約在台中見面。他發現,媽媽一直掛念他,一直還單身,他自小心中的空洞填平了。原本不愛讀書,成天渾渾噩噩的他,對王老師說:「為了我的媽媽,我一定要用功,將來扶養她。」

在眾多家書往返中,王若嫻最心疼的是一封沒有機會返還的回饋。

通常在學期末,她會把家長的回函發給同學,只有一位女同學得了腦瘤,突然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在接近期末考的三天前,一句話沒留下,就離開人世了。媽媽第一次從台北送她來學校時,是開開心心的;第二次來學校時,是為了整理遺物。傷心的母親睹物思情,抱著宿舍的柱子大哭,教官安撫不了,請老師來安慰。王若嫻帶著這位母親寫給孩子的回函過去,一封女兒沒有機會讀到的家書。兩人在宿舍前的大樹下坐下,一起流著淚,一起念一封親手寫就的信件,一起回憶一個優秀、美麗、年輕的生命。這位悲痛的母親微笑著說:「我非常高興收到女兒的家書,否則我不知道女兒怎麼想像我,也不知道她那麼思念我。」

因為有這封信,一切的念想也就有了憑藉,這是文字神奇的魔力。而經歷了一場無常的人生經驗,王若嫻告訴自己,以後一旦收到回函,一定要立刻發回去給學生,因為愛一定要及時的說出來。

在完成家書的作業後,王若嫻最後會為學生們講解《孝經》,因為有了親子互動,有了文字交流,《孝經》也就不再枯燥,成為立體而生動的生命教育了。

王若嫻把原本看似乏味的文字學、應用文和文言文的教學,透過寫家書和認姓名的方式,來讓孩子和父親母親建立全新的聯繫,讓學生認識了文字的情感力量。收過父母親回信的學生都說,這篇作文一定要讓學弟學妹繼續寫下去,因為他們建立起自信,把文學的力量擔上肩上,也期待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