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是比利時著名美食。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受到疫情影響,比利時盛產的馬鈴薯供過於求,也讓馬鈴薯相關業者站上第一線,呼籲民眾「多吃薯條,一起幫馬鈴薯找出路!」薯條是比利時著名美食,也是比利時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就算因為疫情的影響封鎖大部分行業,當局仍破例讓薯條攤照常營業。
然而,受到疫情的影響,人們沒必要不會出門吃薯條,再加上向來仰賴薯條炒熱氣氛的春季、夏日音樂節紛紛停辦,人們對馬鈴薯的需求大減,更別提馬鈴薯的外銷受到旅遊禁令的影響,根本賣不出去。
現在有高達七十五萬噸的馬鈴薯被推放在倉庫中,在沒有冷藏處理設備下,這七十五萬噸馬鈴薯的下場很有可能被全數銷毀,這也代表馬鈴薯農夫會損失大約一億二千五百萬歐元(約新台幣四十一點三億元)這樣的情況也讓以馬鈴薯維生的相關產業,不得不向政府求援。
比利時馬鈴薯貿易和加工產業協會Belgapom祕書長庫斯(Romain Cools)說:「這是馬鈴薯產業第一次破天荒向政府求援。」庫斯表示,現在這樣的情況對馬鈴薯產業來說事涉生存,過去比利時生產的馬鈴薯有九成外銷,現在外銷已經行不通了。
在疫情還沒有爆發前,比利時是全球數一數二馬鈴薯產品的大出口國,包含冷凍薯條在內,每年會外銷超過一百五十萬噸的馬鈴薯到超過一百個國家。庫斯祕書長也鼓勵大家盡量多吃薯條:「從前一周吃一次薯條,現在我們一起來一周吃兩次薯條吧!」
除了鼓勵民眾多吃薯條,比利時馬鈴薯貿易和加工產業協會也決定,每周送二十五噸的馬鈴薯到弗萊明大區的食物銀行,到五月底前都會這麼做,馬鈴薯沒人吃也會腐敗爛掉。
馬鈴薯產業正在盡全力想辦法讓生產過剩的馬鈴薯有去處。庫斯說:「多虧把馬鈴薯送到食物銀行,我們的整個馬鈴薯供應鏈都很開心,有的馬鈴薯能被送到四百六十個比利時食物銀行的配送點。透過這種方式,我們用美味和健康的馬鈴薯幫助社會弱勢的民眾。」
一名不願具名的馬鈴薯農夫則呼籲比利時政府提供援助,像荷蘭政府一樣每噸馬鈴薯給五十歐元(約新台幣一千六百五十二元)的補助,他說:「至今我們都沒有這樣的政策。」庫斯說:「有的人問『疫情過後怎麼辦?』我們可以辦一場大型的『比利時薯條節』,在危機結束時好好享受和舉辦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