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灣香蕉一月、二月出口量去比年同期下滑,三月初在全球疫情嚴峻中卻出現成長,其中最大需求來自日本,供貨日本的屏東蕉農余致榮的集貨場忙著篩選、包裝銷日香蕉;南投縣名間鄉集散的台灣「老薑」,也由於美中貿易戰及疫情等因素,三十年來首次獲出口美國商機,第一批二月裝櫃運出。
「每年的二至六月,本來就是台灣外銷日本的旺季!」今年受惠於轉單效應的余致榮說,今年一月及二月天冷影響,香蕉生長慢,產量少;三月因全球疫情蔓延,占日本香蕉進口量六成多的菲律賓疫情比台灣嚴重,訂單於是轉到台灣,再加上二月訂單挪後,拉升了三月的外銷量。
除了香蕉,老薑也受益轉單。名間鄉農會表示,老薑可冷藏儲放好幾個月,很適合出口歐洲、美國等地,船運十多天到三十天都不是問題,水果就較難。
謝添興指出,由於美中貿易戰,歐、美都想分散貨品採購來源國,加上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台灣恰好有如此良辰時機,應把握在美國市場占一席之地,農民顧好薑的品質,中大盤集貨場做好清洗、分級、包裝等流程,讓薑品質符合國際規範。
但是,毛豆就沒那麼幸運。三月中旬以來,美國因為新冠疫情大爆發,採取封城禁運、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經濟受創,市場萎縮,讓因為「毛豆綠金」獲得「十大神農」殊榮的侯兆百,四月中旬就要採收出口的春作毛豆,無法裝箱出口,只能先送去冷凍。
侯兆百生產的毛豆,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外銷量能,原本預期外銷美國會有二成的成長空間,從五百到六百公噸,一路追加一千多公噸以上,其餘才進入日本市場。長期致力毛豆產銷推廣,協助豆農拚外銷市場的高雄農改場分場長周國隆說,日本政府擴大禁足令,銷日的台灣毛豆農要有心理準備,春作採收毛豆也許會外銷停滯,所幸疫情總有緩和之時,仍有大好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