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青陽策展 北港百年工藝活了

江俊亮 |2020.04.24
3156觀看次
字級
蕭青陽設計的巨型佛手,投射的經文取材自百餘年前的天上聖母《源流因果》。圖╱記者江俊亮
達一百五十公分長的「博杯」(擲筊),呈現人神交流的重量、神意的影響力。圖╱記者江俊亮
藝師張旭輝的鑿花工藝作品。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北港迓媽祖」是雲林縣北港鎮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有穿梭街區的藝陣、轎班與藝閣,加上連天的鞭炮、煙火,可謂熱烈非凡,甚至有「北港小過年」之稱,文化部於二○一一年指定其為國家重要民俗。今年雖因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暫停,但縣府仍透過廟藝文化及藝閣展示等方式,在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神工傳藝」特展,未來也計畫在台北、台中展出,大秀北港百年藝鎮風華。

「二○二○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特展」邀請葛萊美獎評審蕭青陽擔任策展人,透過影像、實體展現北港鎮的百年工藝及宗教文化之美。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這次策展透過藝術呈現職人精神,是一次殿堂級的傳統藝術策展,以策展人獨特的藝術眼光,詮釋北港百年藝鎮,希望讓北港工藝更貼近生活,發揚雲林縣豐沛的文化資產。特展規畫三大主題,分別為「交融之美」、「歷史之美」以及「工藝之美」,同時展出工藝師創作專區。

與神對話

手印經文籤詩

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與神明的對話──手印經文與籤詩」,由蕭青陽設計的巨型佛手、巨型「博杯」(擲筊)等作品,透過3D與多媒體投射技術,展現宗教藝術的現代感。

巨型佛手不斷投射動態經文,經文取材自日治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年)天上聖母《源流因果》,藉由經文投射在手中的轉化,一表靜心,二表虔誠心智,脫去煩惱,消除雜念;至於「博杯」是人與神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是民間信仰的問卜儀式,蕭青陽將「博杯」巨大化,呈現交流的重量、神意的影響力。

現場展示的哨角,由九十四歲哨角工藝師魏幼謙手工製作,相傳哨角是清朝皇帝賜予媽祖,後作為遶境隊伍開路之用;只要哨角聲響起,就代表神祇即將來到,也有呼喚兵將驅趕邪魔之意。

在金紙工藝部分,縣府邀請年屆九十的製金紙師傅蔡華添共同參展,出身百年金紙店的老師傅,至今仍用竹紙、朱印、手工貼金箔製金紙。展出的木製印章因歲月而模糊,誠如金紙店第五代傳入蔡宗坤所說,「這些器具留到現在,除了使用之外,留下的都是感情了!」

職人技藝

無形文化資產

雕刻工藝師陳明洲展示「粧佛」工藝,他十五歲到台北萬華學藝,師承福州派藝師陳盛誥、陳雲,從事粧佛工藝四十餘年,作品融合木雕、漆藝與泥塑技法,因而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粧佛」保存者。

鑿花工藝邀請藝師張旭輝展出,現場除了木雕立體鑿花,還有他的手繪圖譜。縣府表示,鑿花常用在吊筒、花籃、神龕雕屏、門堵等處。張旭輝的鑿花作品,仙氣飄逸,獲雲林縣登錄為鑿花工藝技術保存者。

廟宇彩繪工藝則由獲文化部頒「人間國寶」工藝師洪平順展出,洪平順自二十歲開始接觸入行,六十年的職人生涯,足跡遍及全台,他的作品細膩,畫風融貫中西,筆墨生動多變,充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及姿態。

竹製燈籠工藝技術保存者林聰賢身為第五代傳人,他從竹片剖細、打底、編織骨架、糊紙、彩繪、上字到上桐油定型,堅持傳統,配色精準。若是製作建醮用燈籠,他必先齋戒七天、沐浴更衣後才動工。

策展人蕭青陽表示,北港是一個偉大的小鎮,他有機會跟「人間國寶」學習,不管是雕刻、金工、粧佛、彩繪,都讓他獲益良多。「神工傳藝」除了在雲林展出,台中場次計畫六月八日至二十一日在文化資產園區展出、台北場次延期,時間另行公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