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能 開拓錫藝新領域

 |2003.08.15
109觀看次
字級

【本報鹿港訊】鹿港是全台擁有最多民族工藝師的地方,在百年古蹟的龍山寺對面,就開著一家四代都廝守錫器工藝的「萬能錫舖」,六十一歲的錫器工藝師陳萬能,出生於錫工世家,十四歲跟隨父親習藝,成為第三代傳人。 
製作錫器稱做「打錫」,其方法大多以石模、銅模或鐵模灌鑄胎體,再將槌製或鑄製的配件焊接於胎體上,經打模、雕刻及鑲嵌等裝飾手續處理後即完成。 
台灣錫工藝的發展已有百年歷史,鹿港錫藝在清嘉慶末年曾盛極一時,不論仕紳或富農,都重視居家廳堂的錫器擺設,以襯托其財富氣派,因此,把錫器業推向巔峰。直到日據時代末期,日人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嚴格規定傳統祭祀用具一律不准擺飾,人們將之收入倉庫,任其生鏽變黑。戰後社會變遷與居住環境的改變,人們看膩錫器一成不變的傳統造型,錫器業逐漸從台灣工藝中式微消失。
有心重振錫藝風華的陳萬能深切體悟一定要突破、創新,才能讓人們將目光重新投注在錫器上。經多年研究,改良傳統造型的作品雖深獲肯定,但已不能滿足他的創作慾,他決定走出傳統匠作的領域,加以變化、突破,並透過西方寫實手法,拓展新的技法婉轉賦型,成為更富想像與表現的純藝術創新,將錫藝推向新領域。
出生在宗教活動相當活躍的鹿港,加以平時即相當喜愛收集古佛像,陳萬能吸收傳統的優點,再加入本身的創意,其佛教人物作品「達摩祖師」,揉合多種技巧賦形,生動有力,肢體架勢和肌肉線條的表現相呼應,充滿戲劇效果,又深富西方寫實觀念的風貌。 
除提升錫的藝術性外,他不斷實驗、改良錫材的質地,使其更加堅硬、保持溫潤光澤、呈現緞質表面與柔韌特色。近年來,嘗試以純錫創作,只加入約百分之一的鉛增加硬度,純錫為銀灰色,作品表面呈現細緻紋理,閃耀宛如銀白月光般光澤。
對錫工藝四十餘年的堅持與創新的陳萬能,一九八八年獲教育部頒發民族藝術薪傳獎,一九九三年獲第二屆民族工藝獎。最讓陳萬能感到欣慰的是,三子陳志揚承其衣缽且成績斐然,作品曾連獲三次民族工藝獎,一門兩藝師,在鄉里間傳為美談,也讓人才逐漸凋零宛如枯木般的錫藝業,注入一股新生命。
(郭麗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