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颱風大雨過後,衛生署疾管局提醒注意清理積水,防登革熱疫情擴大;此外,清理環境時,應避免直接接觸污水、污土,以免感染類鼻疽。
疾管局強調,颱風過後容易有積水出現,若雨勢稍歇,民眾應開始清理環境,避免登革熱疫情擴張,尤其是南部地區疫情拉警報,更須加強環境清潔。
今年截至十四日,國內已有三百零八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二百三十例是本土病例,疾管局提醒,庭院、水溝及其他潮溼處所,要在垃圾清除及打掃清潔後,再進行環境消毒,以每十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二百西西的水溶液加以噴灑消毒,噴灑時需注意保護眼睛及皮膚。
疾管局也提醒,清理環境時,避免直接接觸污水或污土,以免感染類鼻疽。類鼻疽菌暗藏在土壤或水源之中,一經沖刷,可能透過遭污染的土壤或水感染,特別容易在抵抗力差者身上發病,民眾災後進行家戶環境清掃時,務必配戴水手套、穿防護膠鞋、戴口罩,工作完應以肥皂洗手,身體不適儘速就醫。
台灣氣溫及溼度高,濕土及淤水的環境非常適合類鼻疽伯克氏菌的生長,民國九十四年海棠及泰利颱風過後,南部二仁溪流域爆發類鼻疽疫情,累計四十二人感染,八人死亡,當年疫情與颱風過後發生豪大雨,把土壤中的類鼻疽菌沖刷出來有關。
類鼻疽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類鼻疽伯克氏菌污染的土壤或水源,也可經由吸入環境中帶菌塵土而感染,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例如糖尿病、肝病、慢性腎臟病、肺病及癌症患者等,特別容易發病。而類鼻疽的臨床表現相當複雜,從輕微無症狀感染或局部皮膚潰瘍,到嚴重會出現肺炎,甚至是全身性敗血症、休克及死亡等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