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新冠病毒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一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九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
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六百公克。
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分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九成。
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四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六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一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