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畫框】 才有梅花便不同 文╱林耀堂 |2020.04.15 語音朗讀 21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枝春膽瓶系列之〈開枝散葉〉。圖/林耀堂 四季系列〈春〉。圖/林耀堂 四季系列〈秋〉。圖/林耀堂 文╱林耀堂十歲那年,某天我經過小鎮的玩具店,店裡正好進了一批給孩子玩的小鉛桶,每只鉛桶的外觀,都印滿了花花綠綠的圖案。我又震驚又驚喜地每天放學總要繞路經過這家店,站在路旁看著那些鉛桶很久,捨不得走。鉛桶本來只是鉛桶,不過是用來裝水盛物的尋常器具,哪知印了圖案上去,就成了孩子眼中的寶物。少年時期,某年元宵節,父親指定我到廟裡去幫忙畫元宵節的花燈,於是我把老家那些家具上的「梅、蘭、竹、菊」花樣造型,都搬到花燈上去裝飾,完成後,素淨的宣紙燈頓成五彩的發光體,美得讓我目瞪口呆。杜耒〈寒夜〉詩裡所說的「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十多歲的我已稍能體會。童年的美感經驗在我心裡烙了底,進了師大美術系後,雖然系上主要的學風是偏向純藝術的訓練,但我課餘所從事的打工,很多都與將美術圖像置入生活事物有關。畢業後,我開始在復興商工從事教職,這是一所培育美工人才為重點的職校,我的繪畫專長,在這裡的教學必須融入設計的元素,才能讓學生畢業之後發揮到工作上。於是,將設計併進繪畫的「插畫」,就成為我的教學項目。為了教學,我養成了時時在生活中發現圖像藝術的習慣,也因此,我的創作漸漸走向插畫的領域,涵蓋了生活中一切美好圖像的觀察與應用。對於「插畫」的定義,以我數十年在學校擔任「插畫」(Illustration)科目的教學心得,我為它所找尋的定義,就是「具有裝飾性與說明性的圖像」。而為了裝飾及說明,這些圖像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器物及印刷品中,這些都是「插畫」。所以,詩人眼裡窗框內梅花姿影是插畫、被單枕套上的花色、杯盤上的圖案也是插畫。原來,繪畫不只在紙筆的媒介內,它可以透過任何形式傳達創作者的意念和感動;原來,插畫無所不在,它來自人類生活藝術化的原始渴望,它就是殿堂藝術生活化的普遍實現。將藝術帶進生活是一種態度,將生活養成藝術是一種心情。這是我從事插畫創作多年的一點點心得。「彩瓷」這個創作形式,是多年前在瓷揚窯老闆林振龍的邀約與鼓勵之下接觸到的,當年在土城的窯場,曾聚集了許多位台灣當代知名的藝術家,試著把彩瓷的繪寫當作畫布或宣紙之外的另一種媒材,眾人抱持著「千百年後即使由地底挖出殘片,也依然是奇珍異寶」的心情,從戒慎拘謹到盡情揮灑,共同開發出一條彩瓷創作的綺麗路線。我當時也順著這波潮流,把瓷版當成畫布來發揮,製作了很多平面的作品。多年後,我又在鶯歌臺華窯呂兆炘老闆的促成之下,開始製作瓷盤、瓷瓶的彩繪作品;從一九九四年到目前,居然也過了二十六年了。透過瓷器的彩繪,我將美麗的圖彩賦予到器皿之上,作品中訴說著我很多的情感、記憶及美感的悸動,我想,這些彩瓷作品,就是我這一生對「插畫」創作,最堅貞且最終極的投注了。♣藝術.人生當代設計聯展暨林耀堂、張琮欣雙個展展期:即日起至5月3日展地: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三樓開幕:4月18日下午2點30分(作品導覽) 前一篇文章 【閃文集】 戈黛娃 下一篇文章 不捨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2025.10.1603佛光山線上佛學院 學子雲端精進2025.10.1604【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2025.10.1605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6巴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2025.10.1607雪梨佛光人 三代喜同堂2025.10.1608英文畢業門檻 陽明交大廢除2025.10.1609病假扣全勤獎金 勞長認不合理2025.10.1610從極地到珠峰 世界級地標郵局2025.10.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我行遲遲】一縷清寒見梅香【小城故事】 兩冤家【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聯外道路的追憶及感思祈福.勝尾寺【藝文訊息】鍾玲講座:化寫作為修行 作者其他文章【浮世畫框】 千金百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