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間福報》 2019年10月31日第7版人間星聞
文/竹南國中李宥璇

上映不到一個月的電影《小丑》已飆破7.37億美元的票房。這部電影預告不時出現,演員瓦昆菲尼克在這部電影中將小丑憂喜交織的心情發揮得淋漓盡致,吸引不少人對這部電影一探究竟。其實我還沒看過《小丑》,但是從文章中了解些許劇情,主角小丑總是笑著,卻未曾從臉上的笑容裡得到一絲真正的喜悅,在人群中換得的是冷嘲熱諷,因而有「創傷症候群」的他永遠無法融入社會。
這篇文章點出了一個重點:「反社會人格」是怎麼形成的。在現在社會中,每當我們遇到有不同之處的人,時常都會選擇遠離他們,不去了解他們,導致他們成為長期被社會排擠的對象。有時候新聞會報導某某某殺人、某某某放火,在我們眼裡,那些犯罪的人都是所謂有「問題」的人,但我們卻不知道自己無意中也可能促使他們做出這些行為。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他們犯罪是理所當然的,可以任由他們繼續下去,而是我們應該對他們要有耐心的去理解,且多點關懷,因為在他們心裡,一定希望自己能成為社會的一份子。電影中的小丑面對自身精神魔化,明明抑鬱憤怒,卻得在世俗社會裡面帶笑容、佯裝融入,而這情景也是不少人生活的反映。一點點的耐心,一滴滴的關懷,一絲絲的善意,一毫毫的愛心,或許就能成為多數社會問題的解藥。就像文章中有句話說得好:「畢竟所有問題,只有透過了解,才可能找到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