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口罩成了珍貴難求的物資,卻在使用後被隨意丟棄,釀成另一種「口罩之亂」。香港沿海出現「口罩海」,環保人士在一百公尺沙灘撿到至少七十個口罩,並估計這些口罩從掉入海洋到湧上沙灘只花了六周。
「香港01」報導,保育海洋生態組織「Oceans Asia」負責人史托克斯(Gary Stokes)月前以「香港沙灘沒有口罩短缺」為題撰文,指出在大嶼山西南方的索罟群島拾獲大批口罩垃圾。
史托克斯與研究團隊在索罟群島研究海洋垃圾,他解釋,選址人跡罕至,政府無派員清潔,很適合研究不同時期的海洋垃圾及其來源。史托克斯從事海洋研究工作十五年。
研究海洋垃圾
發現「新面孔」
史托克斯與團隊月前在索罟群島突然看到大量口罩,他指出,過往只會在沙灘上看到一、兩個口罩,這次卻在短短一百公尺沙灘上,撿到至少七十個口罩,有的隨海浪遺留在沙灘,有的浮在海面。
史托克斯指出,過往不知道海洋垃圾從何時、何地被棄在水中,但這次發現,由港人戴上口罩,到口罩進入海洋,再湧上沙灘,整個過程只需要六周。他相信這個數據將有助研究垃圾口罩的可能來源地。
他說,「你在日本投塑膠瓶下海,它可能隨水來到香港,但需要耗兩至三年時間,但我們這次知道,口罩最多只用了六周便來到香港海灘」。沒產品標籤的口罩,比塑膠瓶更難確定來源地,研究團隊唯一知道的是,口罩是近期被大量使用的產物,史托克斯指,「它不可能來自太遠,因它只在水中最多六周」。
史托克斯指出,當市民胡亂拋棄口罩,口罩可能隨雨水沖下山坡、河流、排水道,再輾轉沖出大海,若有海豚、海龜誤吃口罩,卡在消化系統,可能致命。
住在香港三十年的史托克斯,寄望人們能負責任,妥善處理用過的口罩,「想像你孩子將來躺在沙灘,並與這些口罩玩耍,這很噁心」。他說:「我們可以做得比這更好。」
淨灘如何防疫
成另個隱憂
「轉角國際」報導,「口罩垃圾海」不只在索罟群島,香港許多島嶼海岸都有類似情況;隨意丟棄使用過的口罩,除了造成環境汙染,還可能成為散布病菌的防疫破口。
目前香港多個環保團體發起淨灘、撿拾口罩垃圾的活動,收拾過程要如何避免接觸口罩垃圾,是引發憂慮的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