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尬新聞】 10塊錢的靈感 讓太陽能產氫效率提升

文/郭家銘(時任科學月刊主編) |2020.04.07
1352觀看次
字級

文/郭家銘(時任科學月刊主編)

台灣大學材料學系教授陳俊維的研究團隊,日前將新一代的原子層石墨烯與矽晶材料結合,開發出新的太陽能產氫平台,除了增進陽光吸收效率,也克服矽不耐酸鹼的問題。研究發表於近期《先進能源材料》期刊,並被選為封底故事。

全球都在追求多元的能源替代方案,其中包含太陽能及氫能。不過,由於太陽能無法被儲存或傳輸,使得應用相當受限;而氫能在商業化也面臨製備成本高昂、電力消耗較大的挑戰。因此,若能把太陽能轉換為氫能,便可一次克服這兩個困難。

粗糙矽表面 有利陽光吸收率

氫能的產生方式主要為電解水的過程,太陽光與觸媒取代電能來完成這個任務。此次研究以矽作為吸收太陽光的材料,唯表面平坦的矽對陽光的反射率高達40%,因此須在基板上製作抗反射層,才能更有效率地吸收太陽光。

此外,由於這項材料會放在具酸鹼度及腐蝕性的電解液裡,因此還須解決矽不耐酸鹼的問題。於是,研究團隊選定具抗腐蝕及抗酸鹼特性,電子傳輸效能也相當好的石墨烯作為原子層材料。透過化學氣相沉積法讓石墨烯大面積成長後再與矽結合,能有效分離矽吸收太陽光後產生的電子與電洞,進而製造氫氣。

而此研究最重要的突破,便是將石墨烯轉印到表面粗糙且抗反射的矽板上。傳統轉印法需透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將石墨烯置於粗糙表面,但因PMMA為較硬的高分子,所轉印出來的石墨烯會浮在表面,黏貼成效並不佳。後來,陳俊維的學生在某次心血來潮下,才利用較軟的高分子將石墨烯轉印到10塊錢硬幣上,不僅黏貼效果好,也讓後續產氫的工作得以執行。

石墨烯的高穩定度解決了過去太陽能產氫效能低落的問題,且不需使用昂貴的技術,經規模化設計後頗具商業發展價值。而陳俊維也提到,除了傳統的鉑觸媒外,其它觸媒仍待開發,盼完整的太陽能產氫平台能盡快問世、以解地球能源危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