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宮總幹事陳建良(右)、顧問葉志忠拿著日本久邇大將宮親王賜予「和樂社」的百百旗。圖╱記者江俊亮
台南開山宮典藏的籤詩版,每塊正反面各雕有二首籤詩。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今天是「醫神」保生大帝誕辰日,主祀保生大帝的台南開山宮,早年先民渡海來台時,惟恐瘟疫肆虐,自中國大陸福建迎請「吳真人」金尊來台,廟內典藏木版籤詩六十塊,可印製「藥籤」、「運籤」共二百四十首,相當珍貴。
開山宮總幹事陳建良表示,開山宮前身為「將軍祠」,原本奉祀開山聖王陳稜。明朝天啟年間,先民自泉州白礁奉請保生大帝金尊來台合祀,改建後並改名為開山宮。
歷經多次整修,廟中仍典藏許多古物,如木版籤詩就有六十塊,每塊正反面各雕有二首籤詩,總共可印製籤詩二百四十首,包括「成人藥籤」一百二十首、「小兒藥籤」及「運籤」各六十首。
非典型醫療 常民文化
據東海大學教師楊永智調查研究,開山宮的木版籤詩共分三組,雕刻時間推敲為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左右。去年楊永智以羅紋宣、排刷、日式「馬連」及北京「一得閣」墨液,以手工剔淨清版,予以重新印刷。
著有《保生大帝藥籤詮解》的台南市中醫師高國欽表示,藥籤文化與中醫藥淵源很深,在華人社會流傳至少千年;台灣早年醫藥不發達,宮廟藥籤成為早期非典型的醫療途徑之一,也是台灣常民文化一部分。
開山宮顧問葉志忠指出,廟內現存的成人藥籤中,幾乎所有藥籤都是煎藥,唯有第一百一十七首以為粉藥且是吸劑,此藥籤以七味藥為(粉)末,「吹入鼻孔內」來治療呼吸道的疾病,非常獨特。
此外,開山宮典藏許多特別的旗幟,稱為「府城百百旗(奇)」,每面旗幟都有特別的典故。
所謂「百百旗」就是府城迎媽祖時,大井頭附近的「六合境」、新街「六興境」一帶的商號所製作的旗幟,又稱「郊會旗」。
葉志忠指出,當時各郊商都會以自家代表性產品或材料,裝置成五花八門的旗幟參加競賽、遊藝踩街,藉此宣傳產品,因此有「府城迎媽祖,百百旗;無奇不有,啥咪旗都有」的說法。
台南運河於日治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年)開通,當年日本首相的胞弟蒞臨府城主持開通典禮,並舉行迎媽祖活動,官方鼓勵府城工商界及民間,以最傳統的「百百旗」遊藝慶祝,廟方典藏至今。
府城百百旗 見證歷史
在諸多「百百旗」中,有一面繡有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日本久邇大將宮親王御台紀念,當時開山宮所屬的「台南和樂社」為親王演奏,並獲其賜旗,旗面以傳統的「金蔥線」繡出雙龍托塔圖,相當精緻。
另有一面刺繡精美的「百百旗」,上方以河洛話(閩南語)拼音,繡上「Tai Lam Ho-Lok-Sia」(台南和樂社)字樣;中間偏下繡有「冀宿星君」四字,以蘭花襯托,署名「吳服商團贈」,也就是和服商團所贈。
葉志忠指出,「和樂社」是開山宮專屬的北管樂團,在廟會及慶典時演奏,而「冀宿星君」則是開山宮獨特的曲神將爺,因此這面繡旗別具歷史意義。另有日治時代的「寶美樓」本島館、眾多商業團體所贈送的「百百旗」也都典藏在廟內。
廟方表示,台南美術館有意推動宮廟藝術文化,預計與開山宮、興濟宮大觀音亭、北極殿、良皇宮、延平郡王祠、大埔福德祠等六家宮廟祠堂合作,舉辦文化藝術資產展覽,開山宮將提供典藏的木刻版籤詩、百百旗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