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保署去年開始推動禁用一次性餐具,全台至少有十一個縣市的百貨、賣場、購物中心、連鎖餐飲業者響應,不料隨著疫情發展,部分業者貼出公告,強調防疫期間,改提供一次性餐具給客人。環保署表示,目前以安全為優先,業者只要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基本上都會同意。
環保署的做法,卻遭外界質疑「防疫升級,環保卻是倒退嚕」;環保團體表示,一次性餐具不一定就能降低傳染,建議消費者自備餐具,才是兼顧健康與環保的作法。
環保署去年八月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要求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業,內用時不得提供各類免洗餐具,違者可處一千兩百元至六千元不等,但有排除條款,包括區域性傳染病、缺水等,可排除在外。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賴瑩瑩說,疫情期間以安全為最高考量,若商家不放心想改用一次性餐具,只要報備地方主管機關,政府會同意。
不過,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直言,店家餐具由客人自取或由服務人員提供,無論哪種餐具都可能造成接觸、飛沫等傳染,改用一次性餐具的防疫效果不大;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則說,改用一次性餐具只是暫時性措施,不會產生太大問題,自備餐具才是兼顧健康與環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