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二日,俄羅斯以科學考察為名出動深海潛水器,將一面用鈦合金製成的俄羅斯國旗插在四千多公尺深的北冰洋洋底,宣稱擁有北極的主權,此舉加劇了俄羅斯、美國以及加拿大各國對北極主權的爭奪。
北極地區之所以會成為各國爭奪主權的場域,主要有下列三個原因:
第一、自然資源豐富;經過近百年的科學考察,北極早已不再是冰天雪地的代名詞,專家估算,在北冰洋冰蓋以下,除了潛力大的漁業資源外,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黃金和白金等重要礦藏,僅石油儲量就多達數十億噸。
第二、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從地理上看,世界大國都集中在北半球,北極點是至各大國的距離之最大和最小之點,國際觀察家曾說,主導了北極地區也就主導了世界軍事舞台的「制高點」,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外,此一飛越北冰洋的航空線是聯繫亞、歐和北美三塊大陸的捷徑,因此,擁有北極區的主權,就主導了北極地區的航線,也就控制了北極地區的「戰略線」。
第三、北極地區具國際航運經濟價值;由於全球變暖將使北極地區一年裡有五個月適合航海。專家認為,未來的北極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中東、國際航運的繁忙海域以及消夏旅遊勝地,其經濟價值不可限量。
面對這樣一個「聚寶盆」,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外加同處北極圈的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等國家,對於北極權利的主張當然躍躍欲試。問題是,要想證明自己的國家對北極地區擁有主權,要經過很多的關口,首先在國際法上要得到世界上的認可,然後還有鑽探、海洋地質學的一整套證明後,才能提到歸屬問題,歸屬問題解決後,最後才會有軍事部署的行動。
要為北極地區畫界宣示合法的主權,必須要有國際方案,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提出可信的主權證據,因此,北極地區主權爭議,未來最可能的解決方案是透過通過外交手段協調,才有可能促使北極周邊國家,在解決彼此間的領土矛盾達成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