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自上月出現首例死亡後,美國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但川普遲至十三日才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並急推經濟紓困和免費檢測等措施,這給予外界一個美國防疫政策是臨時拼湊上路,以及反應慢半拍的印象。究其原因,主要因為美國一直拒絕中央集權式的公衛政策,但在本周,全美各郡防疫做法的不同調讓美國民眾付出了代價。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是一個建立在伸張個人權利與有限聯邦權力概念的國家,將重要公衛決定賦予各州與地方政府,但在上周,美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防疫行動卻雜亂無章地進行,凸顯出地方決策的混亂。各郡有權限制公眾集會,各學區也能決定是否停課,病毒檢測方法也差異很大,有些州採用路邊檢測,有些則委託私人檢測公司。雖然中央有負責處理傳染病的聯邦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但CDC卻無法介入地方防疫,除非獲得州或市政府邀請。
中國、新加坡式防疫 美不可能
史丹福大學全球衛生學院資深副院長巴瑞說,「我們有個地方分權式的公衛體系,很難像新加坡或中國那樣,能動員進行大規模遏制策略。我們甚至只從郡的層級做出行動,而不是以州的層級」。
她擔憂這一情況已阻礙了美國迅速採取行動,積極管控民眾的社交距離。「我擔心我們會步上義大利後塵,而非新加坡或香港。」
美國民眾也質疑政府防疫方式為何存在極大差異。
住在佛州奧蘭多的六十四歲Uber駕駛與退休教師鄧恩說,「每個州都有各自不同的規定」,她並質疑為何佛州民眾無法獲得像明尼蘇達州那樣的路邊檢測服務。鄧恩並說,若有一個州無法跟上其他州的腳步,這項工作應由聯邦政府來做。「這就是我們設立聯邦政府的原因之一。這是個緊急事件」。
迪士尼關閉 學校卻沒停課
此外,對許多父母來說,學校停課帶來一團混亂。住在加州希爾斯堡的四十四歲媽媽史岱納說,很難向她兩個小孩解釋為何學校在停課上不同調。她小兒子上的私校已因防疫而停課,但大兒子卻得天天去學校,跟一千二百名青少年擠在密閉空間內度過一天。
史岱納說:「我孩子覺得最困惑的是,為什麼NBA賽事取消了,迪士尼樂園關閉了,但他的學校還開著?這沒有道理。」住在華盛頓州貝勒由的四十八歲建築師譚庚(音譯)也想知道隔壁郡學校都為了防疫而停課,但她小孩的學校卻仍要正常上課。
回顧歷史,美國在公共衛生方面採取在地化做法並非偶然。
公衛在地化 源於霍亂大流行
密西根大學醫學史教授馬爾可表示,美國公衛體系的基礎設施是在一八九二年霍亂大流行時形成的。該流行病隨著搭船抵美歐洲乘客的上岸來到美國。
當時,由地方監督這一公衛問題是合理的,因為四分之三的進口商品均由紐約港進入美國。此後,州政府與市政府握有絕對權力,紐約市衛生部門甚至擁有警隊,且有座島嶼可用來隔離感染者。但在現代,地方分權式的決策則導致防疫工作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