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巨擘 楊牧辭世享壽80歲

 |2020.03.14
2765觀看次
字級
詩人楊牧(圖╱資料照片)昨於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壽八十歲,震驚文壇。

【本報台北訊】詩人楊牧昨於台北國泰醫院辭世,享壽八十歲,震驚文壇。

楊牧詩藝的展現,在於鎔鑄中西文學傳統;散文的經營,則講究詩化的修辭和造境,體制嚴謹、格局宏大。去年辭世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相當喜歡楊牧的作品,多次翻譯楊牧詩作。因此多年來,楊牧也被認為可能是台灣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本名王靖獻的楊牧,一九四○年生於花蓮,東海大學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講座教授。著有散文、詩集、戲劇、評論、翻譯、編纂等中英文五十餘種,代表作包括《葉珊散文集》、《楊牧詩集》、《山風海雨》等,二○○○年獲國家文藝獎。

楊牧晚年回歸故鄉花蓮,是東華創校階段最重要的教授,曾出馬競選東華校長。強調自由學風的楊牧,在他的堅持下,東華成為台灣第一個沒有鐘聲的大學。他經常在湖畔、綠蔭下上課、帶學生讀詩、賞詩,「楊牧就是東華開放校風的象徵」。

楊牧先以葉珊為筆名,成名後,在三十二歲那年改名為楊牧,象徵創作與生命重新開始。他成名甚早,但晚年依然持續嘗試新風格,他曾說:「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變即是死亡!」

在高科技時代,他寫作依然使用鋼筆、古老的打字機,讓書房充滿節奏的聲音。他還有專用的三百字稿紙,行、格之間的距離,都由他親自設計。

楊牧創作、翻譯時字斟句酌,一首詩往往修改多次才會定稿。因此他的稿紙,行與行之間的距離特意加寬,留下大片修改的空間。他曾在紀錄片中表示,寫詩喜歡「拯救不再被人使用的字或詞」,幫字「找到應該被放的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