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自去年十二月底至今滿兩個半月,原一度被本土個案數超越的境外移入數,在短短半個月即將再次被超車,海外疫區威脅成形,指揮中心昨將全球各國家地區列為疫情警示地區,減少國人造訪疫情嚴峻地區。專家提醒,若不願鎖國、封城,下一步防疫政策應暫緩所有非必要大型集會。
我國新冠疫情,因二月中旬後多起本土群聚事件,本土個案數在二月底首度超越境外移入個案數,但如今台灣撐過亞洲疫情,在病毒從歐美掃回台灣的第二波疫情之下,連續五天共出現六例歐洲境外移入,境外移入累積二十六例,即將超越目前二十七例本土個案。
境外移入及本土確診個案數目消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我國確診個案皆由境外移入引發,台灣未實施普篩,目前採檢方式可能漏掉無症狀感染者,難以此說明本土個案數僅二十七例。目前已進入全球大流行,無境內外之分。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停航停飛、全面禁止外籍人士入境可能性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強調,台灣鎖國會付出代價,如新冠病毒流感化,秋冬疫情再起,台灣多數人無抗體,感染情況會更嚴重。圍堵減災並行期間,應鞏固醫療整備,避免大型社區傳播。
近期歐洲境外移入的案例增加,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坦言,如今可以說第二波疫情壓力已開始。目前台灣仍維持在零星社區感染,若未來進入大型社區傳播,不限醫護人員或一般大眾,考慮針對有機會接觸到病毒者,進行血液抗體檢測,掌握整體社區感染狀況。
詹長權說,全球疫情警示升級下一步防疫策略是落實「減災」,避免大型社區感染出現,除了國內完成流行疫情調查,如採取普篩或抽篩等,直言「若台灣民眾不想走向完全失去自由的封城,就應暫時放棄部分自由,如暫緩不必要的大型集會」。
境外移入個案
確診時間地區
1/24~2/6 中國大陸11例
2/6 澳門 1例
2/6 義大利4例
2/29 日本1例
3/1 鑽石公主號1例
3/5 菲律賓1例
3/8 埃及/杜拜1例
3/10 荷蘭/奧地利1例
3/11 英國1例
3/12 愛爾蘭/比利時1例
3/14 法國1例
荷蘭1例
德國1例
本土個案27例 境外移入26例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