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冠病毒蔓延全球逾一百國,中央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九日表示,全球大流行的威脅「非常真實」,但稱這將是史上首個可控制的大流行,舉例如中國大陸八萬個病例中已有百分之七十康復。
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九日下午在日內瓦舉行記者會,表示上周末有一百個國家及地區合計十萬個新冠病毒病例,對受影響人數及國家如此多,以及速度快令人感到不安。
另據世衛疫情圖資訊,截至中歐時間九日十六時,全球感染病例達十一萬病例、死亡三千八百一十七例,受影響國家及地區為一百零五個。
但譚德塞繼續辯稱,目前病毒疫情仍未達到全球大流行(pandemic), 僅認為病毒已前往許多國家,全球大流行的威脅變得「非常真實」(very real)。但認為僅看全球國家及病例總數不能說明全部情況,因為目前為止全球病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三集中在數個國家。
堅稱無法控制才叫大流行
他表示雖然距離全球大流行更近,但強調這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控制的全球大流行。只要果斷採取早期行動,可以減緩病毒傳播速度並預防感染。且被感染的人中,大多數將康復。例如在中國大陸約八萬個病例中,逾百分之七十康復並已出院。
相較世衛迄今仍未宣布新冠病毒達到全球大流行,美國媒體《新聞周刊》近日取得的美國國防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每日情報摘要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在未來三十天內成為全球大流行,美國國防部已制定應變計畫因應。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三月四日也表示,疫情已經演變成「全球大流行」,他更警告情況還會惡化。
譚德塞迄未宣布疫情已成為全球大流行,可能是擔心大家會以為疫情無法控制。他二月底曾表示,草率地使用全球大流行一詞,只會帶來嚴重的風險,並可能發出錯誤的訊號,讓大家認為已經無法控制病毒,但這與事實不符。三月五日他重申,除非確信疫情無法控制,否則為什麼要稱呼全球大流行?
上次宣告大流行是11年前H1N1
此外,他認為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有持續社區傳播跡象,大多數國家則是零星的案件或有來源的群聚。認為在這個階段相關國家仍有機會打破傳播鏈,防止社區傳播並減輕衛生系統的負擔。
若世衛宣告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大流行,可能會激起更多國家在全國或局部,實施級別更高的緊急應變措施。其中最主要就是所謂疏遠社交、限縮人際接觸,像是學校停課;商界會鼓勵使用視訊或電訊取代面對面會議,更多公眾活動也會被取消。
前一次被世衛宣告大流行的是二○○九年的H1N1新流感,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第一年單是美國就有六千一百萬人染病,全球五十七萬五千人不治。過去的SARS與MERS均未被宣告大流行。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疾病分析人員九日表示,在大量已知病例的研究中,大多數確診新冠病毒的患者會在感染後大約五天,開始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