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防藝 博物館線上開展

 |2020.03.10
2761觀看次
字級
故宮推出「720°VR走進故宮」,在家裡也可以環景欣賞翠玉白菜。圖/故宮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各國多家博物館閉館,連羅浮宮也暫時閉館。國內博物館雖未傳出閉館消息,訪客卻少了五成以上,紛紛開啟或加快打造線上博物館。博物館界認為,線上博物館是大勢所趨,疫情只是刺激博物館加快腳步進入線上行列。

故宮虛擬展覽

環景VR看國寶

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跟策展人研擬對策,將預計四月中旬舉辦的世界地球日活動,從實體活動轉為以線上活動為主,演講和座談改成線上直播,台博館網站也推出線上攝影展「台博青年之眼2.0」。洪世佑表示,館內文物已經有八成數位化,他要求館內研究人員都必須懂得數位策展。

台東史前館則預計一個月內推出線上展。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展廳將有大幅度更新,本就預訂為此推線上展「暖身」,遇到新冠病毒將加快腳步。

故宮是台灣博物館數位化的龍頭,防疫期間以「防疫不防藝」為題,端出早已準備好的六大虛擬展覽主題,包括可以七百二十度環景方式觀看故宮常設展的「720°VR走進故宮」、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平台上擴充兩百件典藏文物的高解析影像,並將《龍藏經》、〈漢宮春曉〉等國寶放入Google線上展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前年起閉館整修,這兩年打著「閉館不打烊」的旗幟發展線上展覽、急起直追。史博館館長廖新田指出,史博館這一年在其他博物館舉辦的實體展覽如「寶島長春」、「東周實相」,皆同時在「線上環景展覽平台」展出;展覽即使下檔,展覽的方式和記憶皆珍藏於線上世界。

中國科技大學互動娛樂設計系助理教授施登騰認為,故宮和史博館的環景虛擬博物館,宛如將Google街景車的全景技術移到室內,滑鼠點擊代替步行、視窗代替眼睛,數位移植了現場的參觀體驗,但離沉浸體驗、實境虛擬的境界還有段距離。

荷蘭國立博物館

用戶當策展人

施登騰認為,台灣打造虛擬博物館的罩門便是3D,以故宮為例,雖然多數文物都已做成數位圖檔,但限於經費做成3D文物者太少。廖新田說,史博館已經建置完成典藏文物3D掃描資源網「國寶團團轉」,即將公開。

此外,曾被評選為歐洲最佳博物館的荷蘭國立博物館,其開發的線上畫廊Rijksstudio提供近五十八萬張藏品圖像。

訪客不僅可以放大圖像研究,還可免費下載,建立屬於自己的展室,上傳社群媒體分享,迄今吸引逾四十萬名用戶成立自己的Rijksstudio,「讓每個人都能當策展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