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推出「720°VR走進故宮」,在家裡也可以環景欣賞翠玉白菜。圖/故宮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各國多家博物館閉館,連羅浮宮也暫時閉館。國內博物館雖未傳出閉館消息,訪客卻少了五成以上,紛紛開啟或加快打造線上博物館。博物館界認為,線上博物館是大勢所趨,疫情只是刺激博物館加快腳步進入線上行列。
故宮虛擬展覽
環景VR看國寶
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跟策展人研擬對策,將預計四月中旬舉辦的世界地球日活動,從實體活動轉為以線上活動為主,演講和座談改成線上直播,台博館網站也推出線上攝影展「台博青年之眼2.0」。洪世佑表示,館內文物已經有八成數位化,他要求館內研究人員都必須懂得數位策展。
台東史前館則預計一個月內推出線上展。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展廳將有大幅度更新,本就預訂為此推線上展「暖身」,遇到新冠病毒將加快腳步。
故宮是台灣博物館數位化的龍頭,防疫期間以「防疫不防藝」為題,端出早已準備好的六大虛擬展覽主題,包括可以七百二十度環景方式觀看故宮常設展的「720°VR走進故宮」、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平台上擴充兩百件典藏文物的高解析影像,並將《龍藏經》、〈漢宮春曉〉等國寶放入Google線上展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前年起閉館整修,這兩年打著「閉館不打烊」的旗幟發展線上展覽、急起直追。史博館館長廖新田指出,史博館這一年在其他博物館舉辦的實體展覽如「寶島長春」、「東周實相」,皆同時在「線上環景展覽平台」展出;展覽即使下檔,展覽的方式和記憶皆珍藏於線上世界。
中國科技大學互動娛樂設計系助理教授施登騰認為,故宮和史博館的環景虛擬博物館,宛如將Google街景車的全景技術移到室內,滑鼠點擊代替步行、視窗代替眼睛,數位移植了現場的參觀體驗,但離沉浸體驗、實境虛擬的境界還有段距離。
荷蘭國立博物館
用戶當策展人
施登騰認為,台灣打造虛擬博物館的罩門便是3D,以故宮為例,雖然多數文物都已做成數位圖檔,但限於經費做成3D文物者太少。廖新田說,史博館已經建置完成典藏文物3D掃描資源網「國寶團團轉」,即將公開。
此外,曾被評選為歐洲最佳博物館的荷蘭國立博物館,其開發的線上畫廊Rijksstudio提供近五十八萬張藏品圖像。
訪客不僅可以放大圖像研究,還可免費下載,建立屬於自己的展室,上傳社群媒體分享,迄今吸引逾四十萬名用戶成立自己的Rijksstudio,「讓每個人都能當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