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公布,國內新增第四十五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為案三十四確診前同病房、不同病室已出院的病人,為一名五十多歲女性。
陳時中指出,案四十五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二月十四日因其他疾病收治住院,與案三十四同病房不同病室,於二月二十日出院。三月一日衛生單位進行案三十四相關風險對象追蹤採檢時,因檢體顯示異常,於三月五日再次採檢,於昨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
陳時中表示,已針對案四十五相關接觸者進行調查追蹤;本起群聚截至目前已掌握接觸者共四百一十七人,並採檢三百四十六人,其中七人陽性(案三十五至三十八及案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五)、三百三十人陰性、其餘檢驗中。
由於案四十五與該醫院群聚其他七例病例無接觸史,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研判,院內感染情況可能變得更複雜,需更多疫調資料釐清。疫調發現,案四十五住院期間常病房區走動,若沒有洗手習慣,不排除是在其他確診者長時間接觸環境中,接觸病毒感染。
張上淳引用刊登於三月四日《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一篇新加坡文章,研究證實,患者如長時間待在某個環境,則周遭就會被驗出大量新冠病毒,研究人員將負壓隔離病房分為清潔過採檢、未清潔即採檢,發現後者床頭櫃、床欄杆、長桌、洗臉槽、馬桶等,病毒呈陽性反應。
反之,短時間接觸區域,如急診走道等,就無病毒反應。張上淳表示,我國也有類似研究,針對某醫院急診環境採一百多個點都沒病毒,但病室中的床欄杆、床墊、浴室等,皆採檢出病毒。採檢結果跟新加坡發表的結果類似,「停留時間長久,環境中可能累積汙染」,因此手部清潔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