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確診案例不斷增加,每遇確診個案,衛生單位便要開始疫調接觸史,「追蹤」也成了一門重要作業。在疫調過程中,據實以告應該是基本原則,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若有人刻意隱瞞,透過勾稽比對,電子足跡也會洩了個案的底,只能說在如今數位時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誠實,下場可能會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被罰。
國內新冠病毒確診四十二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每個案進行詳細疫調,必要時會公布個案活動時序。自個案發病日起至隔離前接觸者調查,包括是否曾至國內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有長時間超過十五分鐘面對面接觸者?或提供照護、相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的同住者?曾與確認病例在無適當防護下二公尺,近距離接觸的醫療機構人員?愈快、愈完整了解,對防疫成效愈好。
調查勾稽比對
行蹤無所遁形
民眾看到疫調結果,有時也會懷疑:感染個案真的有說實話嗎?有網友反映,每個人都有祕密,萬一在這些敏感時刻,個案去了不該去的地方、見了不該見的人、說出來會鬧家庭革命的話,當事人真的會老實說嗎?副總統陳建仁強調,「誠實是疫調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在誠實豆沙包還沒有問世之前,能夠完全相信感染個案的陳述嗎?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網高屏區指揮官陳垚生表示,即使當事人有心隱暪曾去過那些地方,疫調單位還是查的出來,只是要花費時間的長短。
現今每個人都會留下電子足跡,加上手機定位,在傳染病防治優先的情況下,警政、衛生單位經過調查勾稽比對,調閱沿途監視錄影器,當事人何時、何地、搭什麼交通工具?都無所遁形。若涉及極度隱私部分,疫調單位也會勘酌處理。
新冠病毒確診第三十二例印尼女看護,疫調足跡在二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曾六次搭某客運公車在新北市移動。
這個訊息引起一些乘客恐慌,擔心自己是否也搭上同班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這名外籍移工活動時序,精準到幾月幾日幾點幾分;客運業者也調出這名女看護六次搭公車的畫面,全程都有戴口罩,才讓民眾比較放心。
行程隨手記錄
有助回想時序
還記得去金芭黎舞廳的確診台商嗎?因為隱匿曾去舞廳跳舞的足跡,且全程未戴口罩。潘炤穎表示,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條,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處六至三十萬元罰鍰。結果這名台商被重罰三十萬元,這還不是最慘的,因此蒙受鉅額營業損失的商家,也不願輕易放過台商。三日新竹就有開罰一例一百萬元。
一般人沒有詳列行事曆的習慣,寫日記的人更少;年代愈久遠的事記得愈清楚,二、三天前的事反而模模糊糊。當有需要的時候,所有不管遠的、近的前塵往事,只能靠「回想」。
上班族林小姐說,以前也沒想那麼多,後來有天中央公布某個確診個案的活動時序,她突然擔心自己去台北龍山寺拜拜是不是同一天?搭的客運是不是同一車?
林小姐指出,現在她開始會在手機行事曆簡單註記去了哪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方便有需要時可以更快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