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三山國王廟最可見屋脊上精緻的剪黏作品。圖/北區區公所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北區的國定古蹟三山國王廟訂於三月十四日開啟修復工程,當日搬至廟前臨時行館,工程將持續二年多。北區區公所今天上午舉辦回眸留影記錄與導覽活動,歡迎捕捉它暫別前的回眸一瞥。
北區區長李皇興表示,安排廟方主委陳東明與南美館杜宜昌老師導覽,介紹廟中的各尊神明、多種建築工藝特色外,還有廟宇曾化身為國立台南大學、立人國小的教學場域等有趣的歷史脈絡。
三山國王廟在一七四二年(清乾隆七年)所創建,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潮州建築。台灣知名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說:「台灣從北至南的三山國王廟為數不少,但真正忠實地反映粵東建築特色者,只有台南三山國王廟」,足以見該廟的文化價值極高。
該廟最大特色是多用白粉牆,且僅作泥塑裝飾,而精雕細琢的木雕及屋脊上多彩精緻的剪黏,也為潮州匠師冠絕的技藝,在其他寺廟中較罕見。
另入口屋簷的梁柱呈「T」字形,而非如其他廟宇的「斗抱」,也屬潮州的獨家技藝。
三山國王為當初粵東潮州府揭陽縣境內三座山的神明,是為中國大陸古老的自然信仰,而受潮州人所崇拜,並隨移民潮來台,於當時的台灣及南洋也多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