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塑仿真媽祖 宣揚白沙屯 江俊亮 |2020.02.28 語音朗讀 96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謝偉奇創作的仿真白沙屯媽祖交趾陶,對他來說是一大挑戰。圖╱記者江俊亮 山邊媽祖交趾陶。圖╱記者江俊亮 雲林至善文化協會執行長蔡銘貴(右二)、交趾陶藝師謝偉奇(左一)發表白沙屯媽祖交趾陶。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苗栗通霄拱天宮白沙屯媽祖,每年赴雲林北港進香,沒有固定路線,卻不斷發生撼動人心的故事,雲林至善文化協會有感於此,今年委託交趾陶藝師謝偉奇,以一年多時間捏塑交趾陶媽祖,要讓信徒請回家供奉或收藏。 雲林至善文化協會執行長蔡銘貴表示,白沙屯媽祖每年以步行方式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來回約四百公里,由於無固定路線,行程完全依媽祖旨意,因此被稱為「最有人性的媽祖」,也成為台灣最有特色的徒步進香活動。 倡環保助弱勢 信眾響應 蔡銘貴指出,二○○七年白沙屯媽祖曾到他家駐駕,有感於媽祖神威顯赫,為倡導環保、慈善,宣揚白沙屯媽祖精神,他與地方一群媽祖信徒籌組文化協會,並於二○一○年擲筊請示媽祖獲允。如今,協會成員已從當時的十人增加到五百多人,包括海外的香港信徒。 蔡銘貴表示,為推廣優質的進香文化,文化協會將原本要購買鞭炮、煙火的經費節省下來,再以白沙屯媽祖名義捐贈給扶助中心,一方面可以為環保盡一分心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替媽祖照顧弱勢,獲得許多信眾響應。 他說,白沙屯媽祖前往北港進香的過程中,每年都發生許多撼動人心的故事,例如有重度昏迷的年輕女孩父母,長跪路旁四小時求媽祖「救救我女兒」;也有保母抱著四肢無力的小孩攢轎底,祈求媽祖加持,神奇的是媽祖鑾轎都突然停住,令人動容。 雲林至善文化協會發現,白沙屯媽祖信徒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有些年輕信徒想請媽祖神像回家供奉,但家裡又無多餘空間,為此協會委託交趾陶藝師謝偉奇,捏塑白沙屯媽祖及「山邊媽祖」交趾陶,將送給拱天宮讓信徒擲筊請回。 「山邊媽祖」是拱天宮北方約三公里小村莊,原本有神無廟,媽祖由村民輪流供奉,早年白沙屯媽祖南下進香,因人手不足,就向山邊村借調壯丁抬轎,百餘年來從未缺席,因此白沙屯媽祖進香鑾轎上,還有一尊「山邊媽」。 媽祖暗助加持 突破瓶頸 捏塑交趾陶媽祖的謝偉奇說,一年多前接獲文化協會文創組長鄭勝文邀請,認為宗教藝術化很有意義,於是欣然接受這份挑戰;但是創作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幸好有媽祖暗助、加持,經過多次修正才完成仿真媽祖。 謝偉奇指出,過去曾捏塑交趾陶神尊,但都是屬於信手拈來的Q版之作,這次仿真作品,要如何呈現媽祖神韻與精神,是很大挑戰;去年農曆七月遇到瓶頸,整個月毫無靈感呈停滯狀態,「神奇的是,過了今年農曆春節,就順利完成了!」 原本從事寺廟剪黏的謝偉奇,師承父業,後來自己成立工作室,專心從事交趾陶創作。他曾拜師交趾陶藝師蘇俊夫,蘇俊夫師承交趾陶大師林添木,創作技法與用釉純熟,曾協助故宮博物院整理陶藝作品,一九九九年獲台灣省民俗藝術(工藝)特別貢獻獎。 謝偉奇表示,這次創作仿真的白沙屯媽祖、山邊媽祖神像,由於交趾陶是低溫軟陶,製作與釉燒過程較為繁瑣,不斷修正釉彩與火候,經多次試窯才成功,希望能為發揚白沙屯媽祖文化,盡一分心力。 前一篇文章 虛擬實境 再造澎湖媽宮風華 下一篇文章 西來青年一日精進 福慧雙修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傳遞三好 普門寺讀報教育迎新 東京佛光山寺 跨宗教交流弘法度眾澳洲昆士蘭警務處 參訪佛光山智利豪雨 佛光人馳援災區送暖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 淨灘護海洋西來大學、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教育合作 作者其他文章客廳時光寶盒 懷舊療癒延緩退化台中「日晷公園」啟用急性結膜炎當過敏 點錯眼藥加重病情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明星揮棒助孤老強化寵物中醫術 女大生赴日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