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開鎖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
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千門開鎖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
剛過完年不久,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許下新年新希望呢?有沒有和家人出遊踏青,迎接新氣象呢?涼兒老師在這邊祝大家鼠年亨通,智慧、健康全「鼠」(屬)於你!
提到元宵節,各位知道這個節日的流變嗎?相傳元宵節始於漢代,在這個節日裡,民眾會彼此歡慶,慶祝元宵節的到來。到了唐朝,元宵節的文化意涵被擴大了,從漢代的歡慶一日延長為三日,慶祝的規模更加盛大豐富。根據唐人劉肅的《大唐新語》記載:「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車馬喧闐,人不得顧。」呈現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氣氛。到了宋代,經濟繁榮,商業繁盛,文化教育提升,元宵節成了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元宵節是農曆元月十五日,而古人稱夜為「宵」,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有祭祀賞月之活動,並帶有祈求豐收的意味。
今天要介紹的這一首詩,作者是唐人張祜,有「海內名士」之譽。本詩的首句「千門開鎖萬燈明」,點出了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如同白晝。次句「正月中旬動地京」,「動」代表「震動」,表示熱鬧滿城;「地京」指的是「京城」,也就是說正月十五元宵節,人群川流不息,人聲鼎沸,語笑喧闐,熱鬧震城。所以,第一、二句是從近景描寫,營造出宮城裡萬燈齊明,場面壯觀的景象。
第三句「三百內人連袖舞」,其中「三百」是指「人數眾多」,因為依據道家的說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三」泛指多數,非實數。「三百內人」是指宮中歌午藝妓,說的是很多宮女。「連袖舞」是宮女連袂跳著舞蹈,動感十足,好不快。末句「一時天上著詞聲」,其中「一時」指的是「當時」。而「天上著詞聲」指的是「人間有的歌詞樂聲,直衝雲霄傳至天上」悅耳動聽,如同白居易〈琵琶行〉「如聽仙樂耳暫明」,宛若仙樂下凡。總結第三、四句增添了動態感,街上的人數眾多,人聲可傳達天際,並且營造出音樂歌舞的盛平氣象。歸結上述,本詩描寫元宵節時,家家戶戶出門,萬人空巷的盛況,盡興方歸的人們,增添了不少歡慶的景象。
親愛的小朋友們,欣賞完這首詩之後,是不是更喜歡元宵節的氣氛呢?別忘了每年都要在元宵節這一天和家人去賞燈會,感染一下熱鬧的氣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