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定名COVID-19 WHO估18個月量產疫苗

 |2020.02.12
4260觀看次
字級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11日宣布,為避免武漢肺炎污名化特定地理位置,正式將武漢肺炎命名為COVID-19,並表示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備妥。示意圖/unsplash

【本報訊】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昨(11)日宣布,為避免武漢肺炎汙名化特定地理位置,正式將武漢肺炎命名為COVID-19,先以當下可以使用的武器(藥物)對抗病毒,第一批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備妥量產。

根據《中央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應病毒疫情,自昨(11)日起一連2天邀請全球約400名專家舉行全球研究及創新閉門論壇,有些親自到日內瓦現場,有些以線上方式進行。

譚德塞11日上午開幕致詞表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對全球各地構成「非常嚴重威脅」,並呼籲各界分享病毒樣本,加速研發藥物與疫苗。

11日下午世衛召開病毒疫情記者會,譚德塞宣布這個冠狀病毒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他說明,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譚德塞表示,根據世衛、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準則,名稱必須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物種、個人或特定族群,但又需與疾病有關。

《中央社》報導,譚德塞強調病毒名稱很重要,要防止其他名稱不精確或帶來汙名化的問題。自從這種起源自中國武漢的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世衛在正式命名方面一直非常謹慎,以避免汙名化疫情起源地湖北省武漢市或是中國人民。

此外,譚德塞指出,開發疫苗與治療藥物是一項重要議題,但需要時間,預估第一批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備妥。世衛表示,這次會議成果不是要對每個問題都有立即答案,而是進一步探討問題本質及回應方式,希望全球團結應對,這正是多邊主義的本質,對當前世界非常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