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與我】讀報興感
郭碧雲(台北市松山區東門里辦公室義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日昨讀報,大大黑黑粗粗的行楷字映入眼簾,怵目驚心,作者沈志方先生詳盡而感性的解讀這首元代張養浩的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
任何王朝的興起或衰亡,老百姓都是受苦受難的,張養浩悲天憫人的情懷在沈先生沉痛真摯,又用情至深的筆下讓人深深感動。他寫下「夜深讀八百年前古人舊作,心猶有所動。『讀書勵志』『尚友古人』有一部分說的就是這種心境吧?」
我書讀得少,談不上「讀書勵志」,但讀報六十年,報紙給我的養份,早已化為生命的一部份。少小時喜歡副刊,諸多作家是我欽羨的對象、「知心朋友」;為人妻母後,最先翻閱家庭版,親友間的悲歡況味,常令我沉吟再三,也在其中獲得很大的啟示;現在則是關懷社會庶民的痛癢。於是評論報導變成我聚焦的重點,舉凡世界大勢的剖析、經濟能源知識、醫藥健康常識、旅遊景點的介紹等等。
近年貧困的失意人舉家輕生的報導尤其令我心痛,是怎樣的困境,讓人連活都不想,還拉孩子殉葬。另外台北車站大廳外廊下、中山堂附近店鋪廊下、通衢大街的地下人行道聚集一些?形鵠面、衣衫汙穢的老老少少,或坐或睡,他們的眼神永遠不會和你交接,這當然是「百姓苦」!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平民百姓雖不再受「歷代興迭,家破人亡,餓死戰死遭辱而死者」之苦,但是,政黨爭權,社會擾攘不安,舒心安樂,幾人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