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以「故宮貓」為原型,預計月底推出「故宮宮喵家族」系列產品。圖/新華社
上個月在大陸黑龍江舉行的名貓展,一名飼主大方展示貓咪。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愛貓的?根據考古發現,最少應可追溯自一千多年前。
貓造型磚雕 陝西出土
大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發掘五座宋代的家族墓葬,讓考古人員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當中竟有多幅精美、栩栩如生的貓造型磚雕。
考古學家分析,宋朝人一開始養貓可能出於鼠患嚴重,但養著養著,就拜倒在牠們的萌爪之下,轉而把貓當成寵物飼養,不僅領養貓要下聘禮,甚至還出現宋高宗由貓來選太子的奇聞。
大陸萌寵自媒體「喵星人的貓星球」報導,雖然早在先秦時代就已有貓的記載,但直到漢代才成功馴化野貓。唐代以後貓才開始逐漸為人所飼養,北宋知名文人蘇軾曾諫言,「養貓以去鼠,不可以無鼠而養不捕之貓」,用貓來比喻在什麼位置該做什麼事,應謹守本分。
到了宋代,領養貓竟然得像娶妻一樣,是要下聘禮的。如果親戚、朋友、鄰居哪家人的母貓生了小貓,想領養一隻,就要準備一份「聘禮」給主人,「聘禮」通常是一包紅糖或是一袋鹽。
文學家黃庭堅在〈乞貓〉中,就記錄聘請貓咪的過程,因為天天被老鼠打擾他睡覺,在聽說有隻小狸貓要生崽時,黃庭堅準備聘禮送過去。
還有愛國詩人陸游,在〈贈貓〉提到,用鹽作聘禮,迎得小狸奴,保護萬卷書。
「狸奴」是宋人對貓的雅稱,原本應該被用來抓老鼠的貓,在宋朝就已翻身當「主子」了,一種名為「獅貓」的高貴寵物貓,地位甚至猶如今天的愛馬仕。
吳自牧《夢粱錄》就記錄,當時最高貴的寵物貓當屬白黃色的「獅貓」。獅貓不能捕鼠,卻受到許多達官貴人們喜愛,人手一隻獅貓,就像今天名媛貴婦要背愛馬仕包一樣,不僅不用辛苦抓老鼠,還有專人伺候。
踹貓一腳 當不成皇帝
據稱,宋高宗趙構認養了兩個娃——趙伯玖和趙伯琮(趙匡胤後代),趙伯玖當太子呼聲最高,然而最終成為皇帝卻是趙伯琮。
原來宋高宗和他倆談話的時候,屋子進來一隻貓,趙伯玖不耐煩踢了貓一腳,而趙伯琮依然專注在他們的談話中,經過這件小事,宋高宗內心的天平就傾斜到趙伯琮一方,最終將皇位傳給他。
陸遊《老學庵筆記》則記載,秦檜孫女養了一隻獅貓,不幸走丟了,秦檜用官威施壓地方官員幫孫女找貓,不過到了期限還是沒有找到貓,這可讓官兵們急壞了,於是把秦檜附近的鄰居盤問一番。同時全城追捕獅貓,見獅貓就抓,然而卻都不符合秦檜孫女所有的獅貓特徵。
官員們於是賄賂秦檜宅裡的老管家,打探這隻貓的特徵,然後全城發尋貓啟事。這就好比讓全台北市員警幫忙找貓。反映出在宋朝,不管是奸臣還是愛國詩人,都有個共通點:大家都是「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