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南宮有一項特殊的葫蘆香牌輪值傳統。圖╱黑中亮
【本報南投訊】具有兩百七十四年歷史的南投紫南宮,具有一項特殊的「葫蘆香牌」輪值傳統,是竹山社寮里第四至八鄰信徒、二百多戶按戶輪值,輪流負責打掃廟宇及早晚燒香、點燭、添油的工作;即使在早期農村時代,「葫蘆香牌」仍可讓紫南宮油燈或蠟燭,維持二十四小時不滅。
主委莊秋安指出,紫南宮「輪值香牌」文化保留至今,大家皆秉持牌上「欲求天上福、須點神前燈」的精神,扮演好「一日廟公(廟婆)」的角色,同時藉此提醒民眾前來祭神祈福求財之餘,也應保有一顆積福行善、寬宏大量的心。
紫南宮香火鼎盛,不只以發送生肖錢母及出借發財金聞名,「葫蘆香牌」的正背兩面,刻載著「紫南宮福德爺,欲求天上福,須點神前燈;大公街輪流油香,怡貿號敬題,洒掃廟宇,務宜整潔」等字樣。不過,現今廟內打掃添油已交由專職廟祝處理,輪到香牌的信徒只需早、晚上香即可。
輪值民眾張富村說,紫南宮所在地的社寮里,四至八鄰等合計二百餘戶住家,以「一天一戶」方式輪值,負責油顧「香火」,平均三個半月會輪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