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互助國小讓學生學習賽德克族在地文化、歷史。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教育部連五年舉辦夏日樂學計畫,鼓勵學校利用暑假二至四周時間,以本土語文、在地人文的方式進行課程活動,加強學生與土地的情感連結,昨舉行成果發表與績優表揚,由三所國小以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帶來精采的開場表演,今年由五百九十五所學校、創新高的一萬四千三百名學生共襄盛舉。
南投互助國小全校只有五十六名學生,學校以賽德克族文化做為根基,結合在地文化以及生活,讓孩子學習歷史、編織、狩獵、樂舞和地方產業五大課程,希望學生可以從文化課程中培養成就感。
互助國小教導主任謝芸薇表示,近兩年因應一○八課綱, 學校把文化課程列進校訂課程中,希望讓學生從一般課程中學習部落文化,「我們會帶小朋友到部落發源地進行尋根之旅,或到惠蓀林場進行山林體驗,也邀請部落耆老來授課,小朋友都很期待」。
南投僑光國小獲課程模組特優,學校以科技農夫為理念,孩子從體驗中學習生活知能外,也重視科技融入,像是運用行動載具前往在地景點寶島時代村、用密室逃脫活動體驗古早農村生活,以及運用科技積木組裝智能餵魚機,訓練動手做與機電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