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的謀士,「臥龍」諸葛亮絕對是最知名的一位。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劉備過世後,諸葛亮如何在風雨飄搖的情況下,保住蜀國一線生機的故事。圖/Vita
文/蔡凱文
提到三國的謀士,「臥龍」諸葛亮絕對是最知名的一位。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劉備過世後,諸葛亮如何在風雨飄搖的情況下,保住蜀國一線生機的故。不過,故開始之前要先提醒大家,以下分享的故都是羅貫中根據自己對諸葛亮的認知、對歷史的了解而杜撰出來的故,然後寫在《三國演義》之中;而這些事情,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並沒有發生。
在劉備過世之後,劉禪繼任,曹丕一聽說後,想要趁人之危,出兵攻打蜀國,魏國的司馬懿便建議派出五路大軍,從四面夾攻。他們計畫了以下五路大軍:第一是「賄賂金帛給鮮卑國王軻比能,令其出兵十萬。」第二是「與蠻王孟獲約定起兵十萬。」第三是「派遣使者與吳國重修舊好,以割地給他們為代價,令孫權起兵十萬。」第四是「由投降魏國的孟達起兵十萬。」第五是「任命大將軍曹真提兵十萬進攻。」以上合計五十萬兵力,從西至東、由北而南,四面包圍蜀國。
剛剛上任的劉禪知道消息,慌得不知如何是好。當然,冷靜下來之後他馬上想尋求諸葛亮的幫助,但當噩耗不斷傳來時,諸葛亮卻遲遲沒有出現。於是,劉禪只好再派使者去請諸葛亮來商討對策,得到的回應是「丞相染病不出」。又過了幾天,焦急的劉禪決定直接親自去拜訪諸葛亮。當劉禪踏進諸葛亮宅邸時,所見到的卻是「孔明獨倚竹杖,在小池邊觀魚」,面對此刻危急情況,諸葛亮依然安然自得。
原來,諸葛亮早就想好對策,他看清了這五路大軍並沒有非常團結,各自有他們的軟肋,於是便利用了計謀一一擊破。對鮮卑國王軻比能,他派出鮮卑人十分敬畏的馬超帶兵,使軻比能不敢任意進攻;對蠻王孟獲,他針對孟獲多疑的個性派出魏延用疑兵之計,使孟獲捉摸不定而退兵;對孟達,他知道蜀國將領李嚴與孟達是生死之交,於是偽造一封李嚴的信便能使孟達延後進攻的腳步;對曹真,他派趙雲鎮守陽平關,只守不攻讓曹真莫可奈何而退兵;至於東吳,他料想曹丕與東吳也有不少恩怨糾葛,一定不會輕易聽話進攻,於是派一能言善道之人前去說服便能解決。
這一番對策可以說是利用聯軍各自的矛盾,分頭各個擊破。最終也顯示出了諸葛亮的高瞻遠矚與遠在千里之外仍能運籌帷幄的智慧。想想,我們生活中處理事情也可以效法諸葛亮,不必正面硬碰硬對決,試著想想事情是否有辦法找到癥結點,對症下藥會比埋頭苦幹來得有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