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西寮遺址」是公共工程單位與學術單位合作搶救,歷來少見,但施工單位中華工程與考古學者劉益昌雙方認知不同,難免有零星衝突。
這次合作,是先開挖坑內文物後回填,再交給工程公司建設快速道路的橋墩基樁,共有一百多個基樁要搶救。官員說,一開始劉益昌什麼都要求先挖掘搶救,讓中華工程幾乎抓狂,但後來中華工程瞭解這個遺址的重要性後,就慢慢釋懷了。他說,現在只有拜託中研院加快搶救腳步,「形成劉益昌走在前,工程單位追趕在後情形」。
中華工程公司永安工務所長周曉光則說,剛開始考古人員會將挖完的探坑回填,但並非專業,回填難免不實,工程人員常需挖出再次回填。後來,改請他們只要將坑裡的水抽乾即可。考古人員則說,他們在探坑工作,工程機具懸吊臂就在探坑上吊鋼筋,讓他們擔心懸吊臂會掉下來。
施工機具、馬達吹出來的熱氣,又往探坑灌,經反映後,中華工程已調整位置,減少考古人員的不適。在跌撞衝突中,摸索出少見的工程人員及考古學者的合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