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的普安禪師,在周武滅佛時,避難隱居在陝西省長安縣西的子午、豹林兩個山谷之間。
圖/謝玫真
隋代的普安禪師,在周武滅佛時,避難隱居在陝西省長安縣西的子午、豹林兩個山谷之間。
圖/謝玫真
文/侯淑娟
隋代的普安禪師,在周武滅佛時,避難隱居在陝西省長安縣西的子午、豹林兩個山谷之間。
有一次,附近村莊傳來一個消息:村民為了祭祀,從隔壁縣市買來三隻大豬,準備宰殺祭神。普安禪師聽到這個消息,不忍豬因祭祀的緣故喪失了生命,心生憐憫,所以前往贖豬。村民聞訊深怕無豬可殺,不得祭祀而得罪神明,因此抬高豬的價格,索價一萬。普安禪師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說:「這裡有三千貫錢,已超過原本豬價的十倍,豬可以給我了。」
村民聽了,有人同意放豬,有人還想加價,彼此爭論起來。這時村長站出來,說:「既然禪師已經支付平日豬價的十倍錢,如果我們還要再加價,不就有趁火打劫之嫌,實在是不厚道啊!」 村長才一說完,不等大眾討論,肉商便搶著說:「白花花的鈔票,在場的人有誰不愛?錢,當然是愈多愈好了,哪有人把要收進來的錢往外推的道理?這樣說不過去吧!況且,沒有了祭祀的豬,到時要是山神發怒,降災於我們,可別怪我沒有給大家提醒啊!」肉商一說完,大家更加的吵鬧不休了,真不知道是否要把豬交給禪師還是再加價錢。
正當在村民互相爭執,彼此僵持不下的時候,忽然出現一個以羊皮裹肚的孩子,想幫助普安禪師贖豬,小孩兒說:「請給我一杯酒!」大眾雖然不知小孩為什麼要索酒,因看著他不像是村裡的小孩,又懾於他目光如炬的神態,不覺地把酒給送上;只見那小孩兒,手持酒杯,一邊喝一邊跳起舞來,輝耀旋轉,使得全村老少受著流光之芒的吸引,一時無法直視,不久小孩兒也失去了蹤影。
看到這個不尋常的景象,普安禪師若有所思,他心想:「眼前所出現的景象,必定是受持《華嚴》的感應。」於是取刀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捧在手上,向大眾說:「豬肉、人肉都是肉,既然餵食餿水的豬肉你們都敢吃了,那麼,這食米的人肉,必然更加珍貴。請大家食用吧!」大眾沒想到普安禪師竟然割下自己的肉,一時被普安禪師的話和方才的神異現象所震懾,心生慚愧,於是不再爭吵就把豬隻們給放了。
三隻大豬得到自由後,不約而同的繞著普安禪師轉了三圈,並用鼻子、嘴巴輕輕碰觸普安禪師,彷彿表示牠們的歡喜和感激。村民們看了之後,不禁嘖嘖稱奇,原來豬也有靈性,殺害生靈會造成牠們的痛苦以及怨恨,實在不是好事。於是從此以後,在普安禪師隱居的方圓五十里內,村民們都不再以雞、豬等動物祭祀。
本文節錄自佛光文化《圓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