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由病毒感染偶蹄類動物(如豬、牛、羊、鹿等)所產生的疾病,特徵為受感染動物的口、足等部位皮膚會出現水泡,而造成死亡,影響畜牧產業發展甚鉅。
口蹄疫只是發生在豬、牛等動物身上,很少感染人類。但人類接觸或食入受污染的畜產品後,口蹄疫病毒會透過受傷皮膚和口腔黏膜侵入人體,造成突然發熱,口、咽、掌等部位出現大而清亮的水皰等情況,沒有有效的根治辦法。這些症狀經二至三周後可自然恢復,不留疤痕。
口蹄疫病毒的生命力很強,含病毒的組織或被病染的飼料、皮毛和土壤等可數周至數月保持傳染性,還能透過運豬車及飼料車將病毒帶到下一個養豬場,以致防堵困難。臺灣一九九七年的口蹄疫事件影響產值約千億,亦使我國多年來在日本建立的豬肉市場被美加與丹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