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英國口蹄疫疫情一旦持續擴大,不但要為農場牲畜注射疫苗,還可能再進行大規模撲殺行動,而英國政府也將面臨撲殺與人道問題的爭議。
英國上次口蹄疫疫情發生在二○○一年,當時英國對口蹄疫宣戰,不到兩個月,戰火便蔓延到全歐。
結果英國撲殺六百五十萬頭到一千萬頭牲畜,使畜牧業破產,郊野到處都是運屍卡車和焚化溝,而牲畜屍體在熊熊烈火中付之一炬的景象,讓英國政府的處理態度也遭到動物保護團體的批評。
一百六十三年前口蹄疫病毒初次在英國被發現,一九二四年與一九六八年造成二次大流行,有效的預防術仍是百年前舊法-集體屠殺。然口蹄疫不致對人致命,仍用這種不人道的老方法處理,原因在於現代畜牧只將牛羊當商品,大規模屠殺焚化有助於節省成本。
近代畜牧方法,是用最小的地方,養最多的牲畜,因此只要一隻得病,全體遭殃。任何國家一旦發生口蹄疫,直到病毒根絕,才可掛出「無口蹄疫」的招牌再次出口。預防注射雖然一百多年前就已使用,但預防並不完全可靠,何況注射後,牛羊雖無病症,但仍可能是帶原者。
一天不能出口,外匯減少一天,所以,集體屠殺雖不人道,但在逐利心態下,多數國家都採這種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