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公布五家網路美食外送平台調查結果,五家都有外送商品價款標示不實的問題。圖/杜建重
【本報台北訊】時下超夯的美食外送平台,往往標榜免出門、花少許運費或服務費,便可輕鬆享用快速便捷的美食外送到府。消基會針對五大美食外送平台進行調查,發現部分平台標價高於實際店內消費價格,即使扣掉運費或服務費,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划算。
消基會昨公布針對五大美食外送平台:foodpanda、Uber Eats、有無快送、foodomo、Deliveroo戶戶送的調查結果,包括售價標示真實性、可歸責消費者的受領延遲約定、平台任意解約約定等。結果發現,五家平台的網站及App系統所登載的外送商品(餐食)費用,部分出現高於在店內消費金額情形。
消基會調查指出,Uber Eats、有無快送、foodomo、Deliveroo戶戶送等四家美食外送,皆未針對每一餐廳的商品定價,揭露「店內價」、「非店內價」。唯一標榜有「店內價」、「非店內價」的foodpanda,經過實測,標示「店內價」的部分餐廳,價格卻高於實際店內消費價格,恐涉標示、廣告不實。
消基會指出,對於外送商品標價不實,消費者有權利拒絕接受、解除契約;美食外送平台若因標示價格不實,導致消費者誤判,主管機關可以開罰三至三十萬罰鍰。消保處副處長吳政學指出,消費者若發現外送平台標價不實,可向消保處投訴,消保處將轉給主管機關,依「公平法」或「食安法」處置。
對於消基會的指控,foodpanda表示,平台的免運優惠皆為公司自行吸收,不會轉嫁給消費者,也與非店內價無關。另外兩大外送平台Uber Eats、Deliveroo戶戶送也表示,目前平台上架之餐點價格皆由各店家自行訂定,平台僅提供消費者選購。
經常用美食平台訂餐的吳小姐憤怒地說,消費者已支付一筆外送費,結果餐廳竟提高餐點店外價格,等於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