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故宮南院祭出多項免門票優惠,成功刺激入館人數,今年有望衝破百萬人次。但立委日前批評指故宮南院購票率低,十名觀眾僅一名購票入館。公立博物館負有推廣藝文的社會責任,該不該收門票,不只台灣,也是國際熱門議題。
包含故宮在內的世界五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採入館、常設展免門票,特展才收費。巴黎羅浮宮收費,但朗斯分館也是免門票;俄羅斯冬宮則收門票。紐約大都會去年嘗試對非紐約市民收取門票,批評聲浪迄今未息。
英國多數公立博物館,包括泰德現代美術館、國家藝廊等皆採免門票,在入口處放「捐獻箱」,讓觀眾自由捐助,但台灣卻走反方向,不少公立博物館如高美館,過去不收門票,近年轉型行政法人收門票;故宮南院推免門票方案,也遭立委質疑。
故宮院長吳密察認為,台灣民眾並未建立「付錢看博物館」的觀念,尤其是人文藝術類博物館;故宮南院位置「可及性不高」,目前只能「先搶救入館人數」。
南科考古館不在市中心,門票訂為八十元。館長王長華表示,自從公立博物館推動自償率,博物館須向財政部提出財務規畫,往往迫於壓力收取門票。近十年成立的公立博物館常須收費,卻面臨觀眾不埋單的壓力。她擔憂,台灣對於公立博物館的經營策略,過度重視門票收入,忽略博物館應有社會責任。
但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認為,收門票可以培養觀眾「藝文體驗付費」概念,也會帶動博物館服務升級。
英國博物館免收門票,是因大量企業長期贊助。王長華表示,台灣企業家對博物館的贊助多採「偏鄉學童逛博物館」、缺乏長期贊助博物館的觀念,導致博物館只能靠門票和文創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