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精忠國小五年級學生凃睿恆和何芝云發現廟宇籤詩不好懂,將大福興宮內的六十首籤詩全部製成QRcode(圖/李承穎),信徒手機一掃描,就會連結到解籤網站,不必再翻書或問廟方人員,讓信徒直呼「好方便!」這項作品名為「神、信徒、對話」,獲得嘉市今年度在地文化主題研究比賽第一名。
【本報嘉義訊】嘉義市精忠國小五年級學生凃睿恆和何芝云發現廟宇籤詩不好懂,將大福興宮內的六十首籤詩全部製成QRcode,信徒手機一掃描,就會連結到解籤網站,不必再翻書或問廟方人員,讓信徒直呼「好方便!」這項作品名為「神、信徒、對話」,獲得嘉市今年度在地文化主題研究比賽第一名。
兩名學生先用一張紙畫出大型表格,將每首籤詩網址製成QRcode,再利用截圖將圖樣放入格內,民眾先擲筊取得神明同意求籤,心中默念想詢問的事情,照籤號到找相對應的QRcode,掃描後就會出現每句籤詩的意思,國際義工日前來訪也嘖嘖稱奇。
凃睿恆說,這次專題學習深入認識信徒與神之間的對話,無論是籤詩、燒香、筊杯和光明燈,其實信徒都想要神明指引自己方向或保祐平安,有點像「神明是老師、信徒是學生的角色。」
何芝云說,籤詩多以詩歌方式呈現,沒有辦法立即理解它的意思,也可能造成誤解,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上網功能,如果直接提供連結,馬上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
廟方人員王沂琳說,以往信徒求籤後,都要翻書找解釋,但書內是整首詩的意思,現在有QRcode,解籤網站會分別解釋每句籤詩,更能讓信徒得到答案。
兩名學生這次的專題研究,還將學區內沒有登錄的寺廟依佛、道教分類,在谷歌地圖上傳研究照片與評論,豐富學區內廟宇的介紹,同時把沒有在谷歌地圖上的廟宇標記定位,讓更多人透過網路認識在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