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球爺爺 把海廢變風景

文/邱雙 |2019.10.03
3177觀看次
字級
「浮球爺爺」趙有德(圖)用簡單工具讓廢棄物精采變身,包括元宵節配合「乞龜」習俗,動員南寮社區人力,合作完成大型〈福求平安龜〉。圖/邱雙
「浮球爺爺」趙有德用簡單工具讓廢棄物精采變身,包括元宵節配合「乞龜」習俗,動員南寮社區人力,合作完成大型〈福求平安龜〉(圖)。圖/邱雙
瓢蟲與烏龜。圖/邱雙
南寮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有擇展示趙有德設計的浮球椅。這把椅子堅固耐坐,還有用浮球做的蓋子,防溼防髒。圖/邱雙
蝴蝶。圖/邱雙

文/邱雙

漫步在澎湖縣湖西鄉南寮村,除了農村田圃風光、乾淨巷弄小道令人身心放鬆外,舉目可見的各式浮球藝術,無論是停在硓牆的彩蝶、瓢蟲,社區魚灶旁的《西遊記》人物造型,小菜宅中色彩斑爛的公雞等,總吸引人駐足拍照。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創作全出自南寮村「浮球爺爺」、九十五歲的趙有德之手。

南寮村連兩年獲選為「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勝地」,創罕見紀錄,但南寮及附近村莊沿岸常見海漂廢棄物,如浮球、浮標、塑膠箱等,若沒好好處理,就會堆積變垃圾,因此沿海村莊常發起淨灘,也有人撿海漂廢棄物另作他用。

在南寮土生土長的趙有德,年輕時跟父親從事磨石子工作,泥水工和木作都拿手,後來務農。六十五歲時,他看到村人用來撿小螺螄的提籃,想到若把海漂浮球鑽洞做成提籃,永遠不會壞,可傳給子孫用。一個念頭,開啟浮球創作生活。

趙有德有個大家庭,是南寮村長趙浚彬的父親,也是南寮村保寧宮管理人,和晚輩共住。家入口處一間看似雜物間的小室,就是他的工作室。

拜訪趙有德的下午,他正坐在被海漂材料包圍的工作室裡,專心畫著蝴蝶形狀,準備用來剪裁塑膠箱,為南寮社區創作蝴蝶。他說:「能創作心情就很愉快,雖在狹小工作室內,不會熱,不會煩,更不會累。」

只送不賣

親友路人都受惠

趙有德的作品不只擺飾,還有許多生活用品,真正賦予廢物新生命。如椅子、提籃、盆子、小垃圾桶,不只好用,還用不壞,親友及鄰居都愛用。他見客人來,起身拄著柺杖,開心招呼大家坐在他創作的浮球椅上聊天。浮球椅堅固耐坐,還用浮球做了蓋子,不坐時蓋上,不怕下雨、不易髒。

趙有德創作一款三層提式蚊香架,紅到台灣,台灣的親戚跟他要來拿去送人,台北、高雄、宜蘭都有人用,他一高興就不停做,已做逾三百個。陌生人看上任何作品,他都免費贈送,從不買賣。

同村晚輩陳有擇幾年前擔任南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時,發現趙有德的創作適合擺在社區,兩人展開合作,陳有擇畫設計稿,趙有德創作。合作第一件作品,是雞年時一隻色彩斑斕的浮球公雞,如今還精神抖擻立在社區小菜宅中。

社區辦活動,陳有擇會提供想法,請趙有德創作,像是南寮小農市集的浮球小農、動員多人的元宵節大型〈福求平安龜〉等;縣府環保局辦理清理海廢活動時,南寮社區也展示趙有德的作品,響應環保。

對於自己的作品讓社區更漂亮,趙有德非常開心。他每有新作,就拿到陳有擇家,請他放在社區適合的位置。陳有擇家的庭院也成了展示場,烏龜、瓢蟲、香蕉、小管等作品都有。

樂此不疲

睡覺還在想創作

趙有德無師自通,通常一看到海漂物心裡就有數「這款要做啥」,兒孫看到不錯的造型,也會拍照給他參考,像他最近愛上創作彩蝶,家人找了數百張蝴蝶圖檔給他。陳有擇更是創作拍檔,趙有德笑說:「他畫得出來,我就做得出來。」

家人很支持趙有德,媳婦說,老人常動腦是好事,只希望他別太累,但他有時躺著還在構思作品。「浮球爺爺」創作不輟且樂在其中,讓人看見老年生活有了重心的美好樣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