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隨著網路交易日益普及,無法眼見為憑的消費糾紛和爭議也愈來愈多。銀行客服主管表示,消費者和店家之間的消費糾紛,銀行很難介入止付,因此提出四點建議提醒民眾刷卡購物搶票一定要先做好功課,免得日後求助無門。
桃園市消費者服務中心日前表示,曾經有消費者申訴,在二手票券交易平台Viagogo花一萬零六百三十四元買三張演唱會門票,卻收到三張八百元的票,座位和原本選的區域也不同。
「購票爭議愈來愈多」,大型銀行客服中心主管表示,二手票券交易平台設計就像官網,還會以彈跳視窗製造時間壓力,讓搶票心切的粉絲掉進陷阱,不小心就花了三倍的價格買票。客戶都會以「被騙」為由要求刷卡銀行止付,但依據合約,這是「消費糾紛」,發卡銀行不能任意止付。
無論是買到東西品質不如預期、太貴、不喜歡等原因,銀行客服中心主管指出,客戶主觀上會覺得被騙了,但只有未履約(沒出貨)、被詐騙或被盜刷,銀行可列為「爭議款」向信用卡國際組織申請爭端處理程序,要求止付或退回款項。原則上消費糾紛都應該由消費者與店家自行解決,發卡行只負責金流的處理。
中國信託銀行副總指出,數位化讓電子支付大增,小額付款很多,帳單變得很長,很多客戶搞不清楚自己刷了什麼。至於如何避免網購消費爭議,中信客服部門高層建議,首先,要先辨識是否為合法網站,是不是假官網;第二,盡量在有聲譽的網路平台購物,外國網站較容易有求償無門的情形;第三,購買前要先詳細閱讀相關規範,例如在訂房網訂房要先了解颱風退訂政策;第四,綁定銀行App或LINE官方帳號,獲得即時消費通知,掌握每筆消費資訊,萬一被盜刷就可即時處理。
中信客服部門高層說,若不小心刷卡資訊外洩被盜用,要趕快通知發卡銀行,銀行會先停用卡片,更換新的卡號,並代為查詢處理這筆爭議款項,維護用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