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風場 拚10月竣工

 |2019.09.29
180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示範風場海洋風電預計十月底完工,年底前併聯發電,成為台灣首座商用化風場,商轉後每年預估可供十二點八萬戶家庭使用,在經濟部規畫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計畫中深具里程碑意義。

從苗栗龍鳳漁港遠眺,現在已能欣賞到海洋風電風場(Formosa I),佇立海中的十七支風機迎風轉動,據海洋風電網站統計,陸續建設期間累積發電量已達五千三百九十萬度,預計第二階段在今年底併聯發電後,每年可供應十二點八萬戶家庭使用,可減排相當於六百零九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為推動能源轉型,在國土狹小的環境下增加再生能源在整體發電系統占比,政府擬訂自二○一七年起、為期四年的風力發電計畫,其中離岸部分發展潛力大,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二○一四年發布研究更指出,世界風況最好的二十處離岸風場中,台灣海峽就占了十六處。

不過,台灣位處地震帶,又有颱風影響,都是離岸風電發展較快的歐洲國家沒有的環境條件,能否成功移植歐洲離岸風電做法,在推動過程中也引發討論。經濟部採取較保守策略,以「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方式逐步推動,目標以前兩階段在二○二五年達成5.7GW裝置容量,再以第三階段帶動台灣離岸風電發展。

海洋風電在第一階段先小試身手架設二架4MW風機,從建設台灣首座海氣象觀測塔開始,到風機完工、取得台灣首張離岸風電發電機組電業執照花了約二年時間,其中實際施工裝設則花了約四個月。

高溫、無人機 施工大挑戰

以第一階段的經驗為基礎,第二階段裝設二十架容量6MW的風機,海上工程在今年五月底如火如荼展開,德國風機商西門子歌美颯團隊在九月十六日進駐台中港,特別為離岸風電修建的預組裝碼頭,遠從歐洲遠道而來的專業人員與台灣本地人員共同搭建起台灣首座風場的里程碑,預計十月底前完成最後五支風機裝設工作。

由於安裝船每次僅能載運兩支風機部件出海,除出海安裝前約需兩天時間準備外,出海後的安裝時間長短則完全看海上風浪而定,但外國專家第一個要克服並不是颱風、地震與惡劣海象的威脅,而是「天氣熱」,適應台灣熱情如火的氣溫後,才能逐漸拉長工時,趕上預定期程。

除了高溫、颱風等氣候因素,海洋風電相關人員透露,風機裝設期間最常遇到的不速之客,其實是好奇民眾操作「無人機」,近距離空拍風機。相關人員無奈表示,雖然無人機很小,但仍會造成一定程度干擾,以工程安全考量來說都可能引發施工疑慮。

能源局官員表示,一直有在討論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做法,考量國內廠商能量,原則上應會以每年建設1GW裝置容量的方式進行,但相關業者對於國產化計算方式、準備時程、宣布時間點及是否該一次性釋出等問題意見紛歧,規畫將在十月召集相關業者開會,希望在這些問題取得共識後再擬定實施細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