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兩個在《三國演義》裡篇幅較少的出色謀士,他們是沮授跟田豐。他們本來都是冀州牧韓馥麾下的謀士,後來韓馥為袁紹所敗,於是就轉而效力於袁紹。
圖/Vita
文/蔡凱文
今天介紹兩個在《三國演義》裡篇幅較少的出色謀士,他們是沮授跟田豐。他們本來都是冀州牧韓馥麾下的謀士,後來韓馥為袁紹所敗,於是就轉而效力於袁紹。
當時沮授曾經向袁紹提出一個宏大的戰略構想,首先是要向東拿下青州,再向西把黑山賊張燕給消滅掉,然後北上擊敗公孫瓚,接著匈奴烏桓這些異族也會願意服從袁紹。如此一來,袁紹就可以統領四州,收攏人才,坐擁百萬大軍,把漢天子迎接回洛陽,然後就能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成就霸業。
咦,這個計謀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呢?沒錯,這跟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非常類似!袁紹當下聽了非常開心,便提拔了沮授成為重要人物。可惜的是,袁紹後來並沒有徹底實踐沮授所提出的謀略,更錯過了迎接漢獻帝的時機,後來被曹操抓住機會,走向統一天下的道路。
沮授與田豐也曾建議袁紹面對曹操時,不宜太過躁進。田豐認為袁紹應該要採取穩紮穩打,不輕易出兵的戰略,沮授跟他站在同一邊,但其他謀士則相反,認為袁紹軍力強大,要消滅曹操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當時,袁紹一心認為自己很強大,對於實話勸諫的沮授、田豐嗤之以鼻。
沮授也在官渡之戰時提出過許多意見,比方袁紹進軍黎陽的時候,打算派遣顏良獨力進攻,但沮授認為顏良雖然驍勇善戰,可是氣量狹小不適合獨自領軍,袁紹不聽,果不其然顏良後來兵敗身亡。
袁紹要渡河前,沮授也建議大軍不要一口氣前進,分兵先試探,倘若狀況順利再一口氣壓進,而若先遣軍大敗,也還能保留元氣,袁紹不聽,下場就是最後兵敗如山倒,還沒辦法一口氣渡河撤退,死傷極度慘重。後來袁紹將糧草運來,並派了淳于瓊看守,沮授一樣建議袁紹應該加派蔣奇協防以免曹操來偷襲,袁紹也不聽,果然曹操派了五千人馬奇襲,結果這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袁紹軍隊崩潰,投降與逃跑者不計其數。
曹操事後曾說:「如果袁紹能聽從田豐的計策,現在結果還不一定。」不只田豐,沮授給予的意見看起來也很有遠見,但這兩位智力超群的謀士最後下場都很淒涼,沮授被俘,事後想要逃跑去找袁紹時失敗而被殺害;田豐則是在袁紹大敗回去後,於牢裡被處死。
今天想以這兩個人做為反面例子,即使能力再強,遇到不值得信賴的人時,也不要傻傻地付出一切,如果沮授、田豐轉念投靠曹操或劉備等明主,相信可以善用自己的計策,而不會為剛愎自用的袁紹白白犧牲,留下無數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