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蔬果菜渣還是沼渣,在一般人眼中或許都是該丟的廢棄物,但在科技的巧妙轉換下,現在這些廢棄殘渣都有妙用,從變身有機質肥料,成為菇農在太空包栽種時的營養源外,甚至還有機會轉化為綠色能源,開拓點「渣」成金的藍海商機。圖/工研院
無論是蔬果菜渣還是沼渣,在一般人眼中或許都是該丟的廢棄物,但在科技的巧妙轉換下,現在這些廢棄殘渣都有妙用,從變身有機質肥料,成為菇農在太空包栽種時的營養源外,甚至還有機會轉化為綠色能源,開拓點「渣」成金的藍海商機。圖/工研院
文/吳秉鍇
無論是蔬果菜渣還是沼渣,在一般人眼中或許都是該丟的廢棄物,但在科技的巧妙轉換下,現在這些廢棄殘渣都有妙用,從變身有機質肥料,成為菇農在太空包栽種時的營養源外,甚至還有機會轉化為綠色能源,開拓點「渣」成金的藍海商機。
炎炎夏日,許多人都喜歡來杯清涼的檸檬果汁,但很多人不知道檸檬汁含量只占整顆果實的1/3,也就是平均每1公噸的檸檬原汁,會製造2公噸的果皮廢渣。坊間有大型檸檬食品業者旺季時甚至須花費數百萬元委託清運這些廢檸檬渣,費時且成本高。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在看到檸檬食品業者對於檸檬果皮廢渣處理的龐大需求,團隊利用開發的低耗能量產型設備,協助業者將廢渣轉化為生物炭。
這些檸檬炭再透過官能改質與微生物包覆技術,製作出固液等多工型生態材料,再加上冷凝過程產生的皮渣醋液,檸檬廢渣可回歸使用於原本種植檸檬樹的肥料及病蟲害防治等用途。
團隊除了利用廢棄檸檬皮渣做出生物炭、醋液等材料回歸友善耕種用途外,也整合高效率萃取、微生物轉化等技術,產出包括如純露、精油與高價值果膠等材料。
透過這些萃取物及材料,再研發出頭皮養護、洗髮精、化妝品、漱口水、防蚊液等創新生活用品,為產業創造嶄新的循環經濟價值。
同樣是果皮菜渣的回收再利用,工研院在台南有一個「乾式厭氧醱酵技術」示範場域,將這些看似無用的廢棄物,轉化為能源。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萬皓鵬表示,乾式厭氧醱酵技術能將果皮菜渣等農業廢棄物,在微生物厭氧醱酵機制下,先分解產生出沼氣,再經過脫硫處理,就可以用於產生熱能與電能。
目前已有數家廠商與工研院洽談技轉與合作,看好廢棄物再利用的潛力商機,一方面解決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問題,一方面產出的綠電可以供給有需求的企業。
主要來自於畜牧業所排放的糞尿經厭氧醱酵後的固體廢棄物─沼渣,則是另一個棘手且難處理的廢棄物之一。以往,沼渣不外乎以廢水排放、掩埋或焚燒為主要處理方式,若未經妥善處理或堆肥腐熟即直接排放及使用,勢必汙染環境。
為解決這個問題,工研院透過高效堆肥技術,將沼渣以獨特配方與其它農業廢棄物做成堆肥;接著進行肥分、理化特性分析、溫度和含水量量測、分析腐熟度、觀察微生物變化等繁複步驟,待堆肥腐熟完成後,最後產出優良的有機質肥料。沼渣有機質肥料不但富含營養成分,更利於農作物生長,也可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現已獲得農委會肥料登記證,並通過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推薦。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科技〉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