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孟繁興覺得,火柴盒上的標誌、圖案都充滿歷史文化。
圖/陳夢茹
【本報桃園訊】榮民伯伯孟繁興將收集了六十多年的火柴盒捐給振聲高中展覽,其中包括鍍金火柴盒等四千餘件,他說「歷史文化不能被遺忘」。
振聲高中校長劉安國表示,校方會將火柴盒納入一○八年新課綱,先讓教師從富有教育意義的火柴盒中找尋教材,再帶領學生學習。
孟繁興十七歲踏入軍人生涯,隨政府從老家山東來到台灣,五十八歲時以陸軍士官長退役,從軍四十一年,談及收藏火柴盒契機。孟繁興說,當初覺得火柴盒不僅是用來點火,盒子上的標誌、圖案都充滿歷史文化,因此開啟一甲子的收藏,起初沒有什麼收藏觀念,覺得火柴盒漂亮就隨手一扔,丟到床頭櫃裡,後來才開始將收藏品分門別類收納、錶框。
孟繁興表示,四千四百多個火柴盒收藏中,有「最早」及「最小」的亮點,而其中「最珍貴」的,是從大陸跳蚤市場中發現的鍍金火柴盒,盒上沒有名字、市面上也未曾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