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得勝
窩居水泥叢林的台北公寓,想著多久未曾於檸檬黃的圓月高掛樹梢、螢火蟲點亮夜空、晚風的腳步帶來清涼時,與家人、鄰居、親朋好友圍坐大榕樹下納涼暢談,蛙鳴高一聲低一聲,聲聲入韻,也不甘寂寞地參與熱情的夏夜。
小時候,三重老家七里香樹籬飄香的庭院,每到夏夜,老榕樹下就是阿嬤「講古」的舞台。明月與繁星就是天然的照明,更何況還有閃閃熠熠的螢火蟲,也會提著一盞盞燈籠來聽故事,阿嬤的舞台多麼璀璨閃亮!
那時,廣播電台是人們最主要的娛樂,阿嬤不但熱衷電台的講古節目,並善於轉述甚而再創作,加上她充滿戲劇張力的聲音、表情與肢體語言,實在精采!不僅吸引小孩子,就連鄰人、親朋好友也會過來一起聽。
就這樣,我們聽了好多動人的故事,孫悟空大鬧天宮、七仙女等,其中,阿嬤最愛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灌園叟晚逢仙女」。阿嬤對灌園叟秋先因守護花園感動了花仙,奏請玉皇大帝讓灌園叟與花園一同昇天,這如夢似幻的美麗故事,尤其心嚮往之。
念大學後,得知這是明朝馮夢龍話本小說《醒世恆言》中的故事,也才豁然省悟阿嬤為何特別鍾情這一篇,因為,阿嬤也像灌園叟一樣,格外鍾愛大自然。每當我們捉螢火蟲裝在玻璃瓶,阿嬤會立即阻止說:「讓牠們飛出去生孩子吧!」當七里香結實纍纍如紅寶石,二姐問阿嬤可不可以摘下來串成項鍊,她會慈藹地說:「讓它們戴在綠葉的頸子上會更美。」
後來,阿嬤逐漸年邁衰老臥病在床,漸漸不想說話也不想吃東西,有如風中殘燭,當然更無法講古給我們聽了。我希望阿嬤能像灌園叟一樣有花仙相救,於是,和大姐摘了一些七里香玉白的花朵盛在小瓷盤,放在阿嬤床頭。阿嬤聞香笑了,開口說道:「好香,但還是讓花長在樹上,才會更香、更漂亮!」幾天後,同灌園叟般愛花、惜花、護花的阿嬤,就隨著花香仙逝了。
長大後,我們紛紛離開了老家,老房子後來也改建成公寓。人到中年,我們也如同詩人席慕蓉所寫的〈七里香〉,夢魂常回到夏夜樹籬飄香、阿嬤講古的老家庭院,然而綿綿不絕的回憶,卻已是永遠回不去的鄉愁。